历史百科网

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

[拼音]:Ai'erlan-Sakexun he Weijin meishu

[外文]:Hiberno Saxon and Viking art

欧洲中世纪初期由爱尔兰人发展起来的北欧美术,属于所谓“蛮族美术”体系。公元4世纪前后,随着民族大迁徙,欧洲美术史上曾有一个动物风格时期,它是因当时艺术品的内容和造型与主要是日耳曼人各部落的游牧、渔猎生活密切相关而得名。458年,日耳曼人(包括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和弗里亚人)开始进扰并扎驻在前属罗马行省的不列颠南部和东部。635年,爱尔兰 从艾奥纳岛来到诺森伯兰,应撒克逊国王的邀请,在林迪斯凡建立了修道院。爱尔兰人的修道院很快就成为当时的文化学术中心,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正是从这里发源的。

5世纪开始,斯堪的纳维亚的维金人就有种类繁多的艺术品。仅从今瑞典的乌普兰、东约特兰和哥德兰岛发现的装饰工艺品看,都具有动物风格特征,最精致的饰件是武器。斯堪的纳维亚一般不流行植物纹样,但到9世纪,最典型的《三叶形带扣》纹样表明,外域文化的 影响综合演化为维金人本民族的风格了。

工艺美术

爱尔兰美术原本带有克尔特人的特征。发掘出土的巴特西铜盾(伦敦)和伯德利普铜镜(格洛斯特郡)都是公元1世纪上半叶的作品,曲线的图案之间缀有凸状的饰钉或彩色珐琅,这种技法一直持续了几百年。东英吉利亚的萨顿胡皇族墓葬(约7世纪)出土文物中,有一大金带扣,扣盘中央有两条不对称的缠绕着的蛇,还有一串乌银镶嵌衬托其间。同一墓葬中还发现了16件从东地中海进口的银器,说明了当时与盎格鲁-撒克逊的贸易往来。爱尔兰-撒克逊美术综合了克尔特和日耳曼人的诸多要素,其装饰母题与图案体系有以下特点:

(1)由曲线母题构成动态组合,如螺旋纹、卷涡纹、波浪纹、喇叭形纹等,形成充满活力的装饰面;

(2)呈几何形的图案,如钥匙形纹、回龙纹以及各种梯形纹等;

(3)混合采用各类图案,或舒缓或紧凑地加以变化;

(4)整个装饰体系中有动物和鸟类形象,它们常以夸张的躯体或嘴喙呈缠绕状的连续图案,而四肢、蹄爪或者舌、尾、耳的图案却不完全连续,使纹样更为生动;

(5)有简单的偶像式人形或抽象图解式人像。

绘画

达罗福音书插图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它不仅明确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上述特点,还成为后来绘画创作的规范。现藏伦敦不列颠博物馆的《林迪斯凡福音书》(约697~698),里面的动物形象和色彩运用都有显著的发展。在科顿《诗篇》和《罗马福音书》插图中,人物描绘富有人情味。而《凯尔斯书》(约760~820)则以灵活地分解字母作装饰母题,并以图说明《圣经》故事(如“诱惑”、“ 被捕”等),将从前纯属点缀装饰的福音书插图,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发展。9世纪初,同加洛林插图流派汇合,形成更为华美丰富的格调。

雕塑

不列颠诸岛残留有几百件巨型石质十字架遗迹,最著名的是苏格兰西南拉斯韦尔教堂前高达 5米多的十字架。它表面刻有鸟与走兽居间的葡萄藤涡纹高浮雕,顶部有四福音使徒的象征像,造型都比较生硬。还有一些《圣经》故事场面,几乎没有传统的北方几何形和曲线形组合,显示很纯粹的地中海风格。比尤卡斯尔十字架上的图案接近拉斯韦尔,但人物及葡萄藤纹样更加抽象。7~8世纪是爱尔兰-撒克逊美术的全盛期,南北装饰艺术的大融合并形成规范就在此时。法兰克盒是个带有北欧字母题记的化妆盒,表面的饰雕《三王礼拜》及日耳曼传奇故事再次显示了上述特征。在丹麦耶灵发现的维金时期所建的大型碑石,两面刻有 和狮像,各由植物纹和蛇纹围绕着。同时期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金属饰品、石雕和细密画都反映出与不列颠诸岛艺术相似的风格特征与细节。在不列颠诸岛,8~9世纪的雕刻尚存世不少,如莱斯特郡弗莱顿教堂和布里登教堂的板壁、饰带、拱叉口上的人物、动物形象及图案,约克郡伊斯比十字架等,除保留着上述特征之外,还反映出加洛林美术重新唤起的古典传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景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景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355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