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

[拼音]:Shanghai Jiaotong Daxue BaoZhaolong Tushuguan

[外文]:Pao Sui-Loong Library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交通大学前身是1896年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建校初期设有一个图书室。1916年校庆20周年之际,唐文治校长发起捐款,1919年建成一幢面积为 2300 平方米的图书馆楼。1921年学校改称交通大学,图书馆随之改名。1956年,交通大学部分迁往西安,调出图书 22.6 万册。1959年,留沪部分改称上海交通大学,当时图书馆藏书28万册。1982年由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任包玉刚捐款建造新馆,并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为包兆龙图书馆,于1985年10月落成,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总馆。

到1990年12月,馆藏163.52万册(件),其中中文图书108.18 万册,外文图书36.23万册,中文报刊2846种、合订本36652 册,外文期刊2600 种、合订本11.6 万册,各种资料38296 件。1990年进书量43645 册。全年开馆353天,每周开放88小时, 年阅览90万人次,共发放借书证2.2万个,年借书量60万册。馆舍面积26162平方米,阅览座席2400余个。拥有一台HP3000-935型计算机,7个工作站,2台磁带机,10台各类打印机,22个终端。在采购、编目、流通、期刊管理、公共查询、资金管理方面已相继应用计算机。还拥有缩微拍摄、冲洗、拷贝、阅读等设备,正在制作大学博士论文的缩微片。

该馆设有采访、编目、流通、阅览、期刊、情报研究、情报检索、情报编译、图书情报自动化研究、声像资料研究、复印中心、办公室等12个部室,并设有闵行校区分馆。在编人数201人,其中受聘高级职务的 17人,中级职务54人。

该馆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报服务。从1984年开始国际联机检索服务,年平均检索课题150个。1985~1990年共承接了情报研究课题29项,完成21项,其中获国家科委科技情报成果二等奖1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编译出版有《高教动态》、《高技术文摘》、《能源信息》3种情报刊物。1990年接待参考咨询1万余人次。放映声像资料480场,观众4万人次。提供文献复制服务,年复印量180万页。还提供胶印与彩扩服务。

该馆同国外15个国家的89个大学图书馆有书刊交换关系,1990年获取图书资料1273册。与美国匹茨堡大学图书馆及该校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学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1987年9月,在英国文化协会的赞助下,建立了“英语学 资料中心”,收藏英国出版的图书6700余册,录音带、录像带2 000余盘,并收到许多国际友人的赠书与赠款。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元忠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元忠;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341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