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李箕永(1895~  )

[拼音]:Lijiyong

小说家。字民村。生于忠清南道牙山,家境贫寒,在天安郡中严里一佃户集居的村子里度过童年。幼时在私塾 汉文,11岁进私立宁进学校,1910年毕业。他自幼喜读古典小说,后又读了一些当时流行的新小说。1914至1918年在 南方各地流浪,做过矿工、苦力和短工。回到故乡后,任教会学校教员和银行雇员。1922年赴日本半工半读,接触到俄国古典文学和进步文学,尤其喜欢高尔基的小说。1923年回国。1924年在《 之光》杂志社工作。1925年参加 无产阶级文学团体“卡普”,并负责出版部工作。1931年和1934年两次被捕入狱。1944年避居在江原道金刚郡的山村里,直到1945年解放。后任 主义人民共和国较高人民会议副议长、 文学艺术总同盟委员长。1955年获国家颁发的劳动勋章。

李箕永于1924年发表贞洁作短篇小说《哥哥的秘密信》,以后陆续创作短篇小说《贫穷的人们》、《老鼠的故事》、《民村》、《农夫郑道令》和《五个儿女的父亲》等。这一时期的作品仍带有新倾向派文学的某些特点,偏重于对现实黑暗的揭露和批判。1928至1929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元甫》和《造纸厂村》,表明他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他笔下的人物已经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隶,他们已开始进行有组织的斗争。1933年发表中篇小说《鼠火》,接着出版长篇小说《故乡》。1934年在狱中完成长篇小说《人间课堂》和《春》的构思,40年代初出版。《故乡》是 早期革命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以20世纪20年代末 农村为背景,写出受压迫人们的觉醒、新一代农民的成长、农村的减租斗争、城市工人 以及他们的互相支援和联合斗争的胜利,特别是具有初步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金喜俊这一人物形象的出现,反映了 主义传播后 发生的深刻社会变化。

1945年 解放以后,李箕永写了《开辟》和以 祖国 为题材的《江岸村》等短、中篇小说,还创作了 20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他擅长于写农民生活,解放后的几部重要作品,都属于农村题材。1948年写的长篇小说《土地》,是 第一部全面反映 的作品。全书包括土改、开荒、收获 3个部分,着力塑造了雇农郭巴威的形象,描写了他解放前后不同的命运,反映了世世代代受压迫的农民的翻身解放。长篇小说《图们江》以贫苦农民朴熊孙父子两代人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在充满重大历史事件的广阔背景上,反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 的民族解放斗争。李箕永的创作不事铺陈,不重渲染,表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他善于运用农民生动的俗语和流行的谚语,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故乡》和《土地》在50年代已经译成中文出版。

参考书目

李相泰:《李箕永创作研究》,1959。

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文学研究室编:《 文学通史》(下),1959。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友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李箕永(1895~  )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友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3259.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