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战役

[拼音]:zhanyi

[外文]:operation

军队为达到战争的局部目的或带全局性的目的,根据战略赋予的任务,在战争的一个区域或方向,于一定时间内按照一个总的作战企图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战役是介于战争与战斗之间的作战行动。它是战争的一个局部,直接服务和受制于战争全局,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战争全局;它直接运用战斗,也为战斗的成败所直接影响。现代战役,通常是诸军种、兵种共同进行的合同战役。按作战的目的和性质分,有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按参战的军种分,有陆、海、空等军种的独立战役,有陆海、陆空、海空及陆海空等几个军种的联合战役。按作战行动空间分,有陆上战役、海上战役、空中战役等。按作战规模分,有大型战役如大的战区或方面军群进行的战役;中型战役如中等战区或方面军进行的战役;小型战役;如小的战区或集团军进行的战役。在一次大型战役中通常包括几个中小型战役。陆上战役,按作战形式分,有阵地战战役、运动战战役和游击战战役以及几种形式相结合的战役等。阵地战战役又依阵地坚固程度不同,可分为 阵地和坚固阵地的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还可按地形和气候条件分为各种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战役,如江河水网地区、荒漠草原地区、高寒地区、热带山林地区等进攻和防御战役。

苏联军事理论认为:战役是近代战争中才出现的军事行动样式,而战区战略性战役,则是未来战争中战略行动的基本样式。美、英等西方国家一般都把集团军或军以上部队的作战行动,称为大兵团作战行动。美国陆军在1982年出版的《作战纲要》中,曾把准备和实施战争的行动区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三个等级。

军事学术中把战役作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战役学,虽是近代才出现的,但战役作为战争与战斗之间一个层次的作战行动,早已在战争历史上出现。从历史文献记载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封建制强大国家的相继出现,军队数量逐渐增多,武器装备逐渐改善,战争规模逐渐扩大,作战形式也由简单而渐趋复杂。一次战争已不是通过一两次战斗所能结束,而是先后或同时在不同地区或方向上,进行若干次相当规模的作战,才能决定胜负。一次作战常由几万乃至几十万军队在统一的作战计划下,进行的若干次战斗所组成。这样的一次作战,我国古代通称为“战”或“役”。它在概念上长期同战争甚至战斗相混淆,但实际上它同战争与战斗却有一定区别。到8世纪中叶,在唐代李白的诗中,已出现了“战役”一词,但其词义和以后的不同。19世纪后期,战役一词已在有的著作中用来称谓战争中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些文献中,常将古代大规模的作战行动称为battle(会战)。我国也曾将西方所称的campaign(战局)译为战役。

我国古代战役

公元前8~前3世纪,我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大小战争连年不息,其中有些规模较大的战争,其作战行动具有明显的战役特征。如周敬王十四至十五年(公元前506~前505)的吴楚战争中,吴军以3万(一说8万)军队,千里远征,先后经过3次大的作战,击破楚军10万(一说20万),攻入楚都(郢);楚国在求得秦国援兵后,又经过3次作战,击破吴军,将之逐出楚国。双方每次作战,都是在一个相当广大的地区,经过若干次战斗,达成了一定的战略目的的。秦王嬴政二十三至二十四年(公元前224~前223)秦灭楚之战中,秦以60万大军同数十万楚军也是在数个方向分别进行几次大的作战。汉王二年至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5~前202)的楚汉战争,双方累计动员的兵力各不下百万,在纵横约千公里的广大地区,进行了十余次规模较大的作战。每次参战兵力多在十万至数十万,作战地区多在一二十万平方公里以上,持续时间一月至数月。双方军队常分编为若干集团,同时或先后举行若干次的攻防战斗,并以达成一定战略目的而告终。有些作战,还包括双方主力的会战。如彭城之战继后的荥阳攻防战和垓下决战(见成皋之战),都是当时有名的大战。在此次战争中,已使用骑兵大兵团作战。如彭城之战中项羽率骑兵反攻刘邦。长达两千多年的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地理环境的战争,多达上千次。战役也因战争的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大量的战役,是以步兵、骑兵(后来有了炮兵)编成的军队集团,围绕着歼敌(破敌)与攻城(守城)两个目标所进行的 (相当于近代的运动战)攻防战役和城市(相当于近代的阵地战)攻防战役,或两者结合的战役,并创造了许多作战方法。 战役由于大规模使用骑兵而大大提高了机动性、进攻性、突然性、速决性,扩大了战役的地区范围。城市攻防战役,多为争夺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中心及交通要道上的城市。由于攻城技术长期落后于筑城技术,因而攻者多是在 中击败防者之后,乘胜强攻而夺取之,或以奇袭或以内应外合夺取之。对坚固设防城市的争夺,常形成长达数月乃至经年的围攻与反围攻,使战役具有持久战和消耗战性质。约在13世纪后,火炮开始大量用于城市攻守作战,城市争夺战才逐渐提高了速度,缩短了时间。但较之 仍然费时耗力。江河湖海的作战,在长期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由于造船业和渔业、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封建王朝扩张战争的规模和战场范围的扩大,出现了独立的水上战役和强渡江河战役以及渡海登陆战役。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 之战,1400年间史书有记载的大规模的江海作战有十数次。参加战役的战船每次为数百艘乃至千艘以上,作战活动范围虽为江湖和近海地区,但行程常达数百至上千公里。由于舰船受风潮(流)影响和兵器的限制,作战方式长期停留在接舷战、撞击战、火攻等近战阶段。

外国古代战役

外国在古代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明显战役特征的规模较大的作战行动,如公元前492~前449年希波战争中的马拉松会战,萨拉米斯海战,和继后的希腊、迦太基、罗马等奴隶制帝国之间的多次交战,以及公元前216年8月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有名的坎尼之战(见布匿战争),公元前31年9月罗马内战中的亚克兴海战等。在这些较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中,创造和发展了一些作战方法。从5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中期的一千多年中,欧洲由于民族分离和封建割据,出现了许多小国,这些国家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统一的军事行动。因此,在整个中世纪“战争很少在决定性的地段进行;为了争夺某一地点,需要许多次征战”(《 恩格斯全集》第14卷,第26页)。当然战役的规模就受到限制,战法方面也缺乏创新的发展。17~18世纪,封建社会向资本社会过渡时期,随着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欧各 队的装备、编制逐步有了改进,特别是骑兵的装备、编制和战术有了重大的改革,重装骑兵被废除,轻装骑兵有了极大的增长,并一度在一些国家的军队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战争的规模和战场范围扩大,持续时间也随之延长,陆战战役的机动性明显提高。但由于军队数量有限,武器仍比较落后,战役规模扩大很慢,取得歼灭性战果的战役也较少。随着火炮的发展,攻城战的速度加快,同时也促进了筑城术的发展,城市争夺战的战法也随之复杂了。由于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展,新航路的发现,海外殖民掠夺的 ,舰炮改进的加快,海战范围和规模有所增大。但战略侦察、战役侦察、通信手段落后,帆船克服水文气象影响的能力有限,战役的主动性和机动性仍受限制。

各国近代战役

资本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为军队提供了新的技术装备,使战争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资本时代。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创立了近代新的资产阶级军事制度和作战体系。以若干个由步兵、骑兵、炮兵编成的师和军,组成几万人到几十万人的大军团,迅速集中到一个选定的战场(方向),采取灵活的机动和坚决的进攻,同数目相当甚至更多一些的敌军军团,展开大规模的会战,经过遭遇、袭击、攻击、追击、围攻、防御等一系列的战斗,广泛运用包围、迂回、合围,将敌军各个击破,包围歼灭。这样的战役,具有迅速机动,积极进攻,坚决歼敌,速战速决的运动战特点。这种作战方法,很快地被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军队所吸收。各国结合自己的传统和特点,发展了这种战法。

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近百年间,世界各地发生了不少战争,其中克里木战争、普法战争、我国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和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以及日俄战争等,都出现过一些规模较大的、有一定特色的陆上战役和海上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此期间,战役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各主要交战国的陆军都以步兵、炮兵、骑兵等编成的集团军(人数达15~30万)为基本战役军团。战役多由几个集团军共同实施,战争第一年多为运动战战役。战争第二年后,战役主要是阵地战性质,进攻战役的主要作战样式是突破,突破的方法虽有发展,但到战争结束为止,战役突破问题并未完全解决。防御战役的主要样式是,由堑壕体系和筑垒地域组成的绵亘正面的纵深梯次的阵地防御。防者依靠大量机关枪和火炮的绵密火力杀伤攻者,并以战役预备队的适时机动,实施反突击,构筑和占领新阵地等方法,挫败攻者的突破。攻防战役具有正面突破与反突破的持久、消耗、胶着的特点。由于飞机的迅速发展和参战,使战役初具立体性,到战争后期已有千架各种飞机参加大型战役。坦克的出现,虽尚未对战役产生重大影响,但却已显示出它的作战效力。由于新式水面舰艇和潜艇、飞机的使用,海上战役的范围扩大了,作战样式也增多了。

1917年,在В.И.列宁和俄国 党领导下的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创立了第一个主义国家及其军队。随后,于1918~1920年进行了国内革命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苏维埃俄国红军的作战,由初期的支队、纵队规模发展到集团军、方面军规模。大多数战役,是在广阔的地区和漫长的战线上进行的运动战战役。战役的主要特点是:目的的坚决性和作战行动的机动性、进攻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全世界被侵略国家和民族联合起来反对 侵略者的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战役在战争各阶段、各战区有不同的规模和特点。但从总的方面看,战役规模之巨大,内容之复杂,形式之多样,战斗之激烈,消耗破坏之巨大,都是历史上空前的。不仅有各种规模的正规战战役,而且有各种规模的敌后游击战战役。在正规战战役中,不仅有各种规模的陆上战役、海上战役、空中战役和防空战役,而且有大规模的陆空、海空、陆海空联合战役。主要战役都具有诸军种、兵种合同作战和宽正面大纵深的特点。陆上战役以苏德战争的规模较大,多数战役是方面军(集团军群)以上的,战役样式也最多,战法也最有代表性。进攻战役的基本战法是,集中优势的步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的强大兵力,编成一个到几个突击集团,从敌军防御集团的正面或两翼或一翼,实行战役突破,并以装甲快速集团迅速进到敌方纵深,割裂敌之防御布势,合围歼灭选定的敌军集团;同时,尽力扩大对外正面,粉碎敌军的反突击。防御战役的基本战法是,集中军团的主要兵力在主要防御方向上,构成绵亘正面的防御,并力求以多道防御地带组成纵深防御,以抵抗敌军的突破;同时,以预备队的反突击,抗击突入纵深之敌。海上战役,范围更加扩大,包括广阔大洋的水域和上空,出现了大西洋之战之类的海洋交通线的破袭反破袭战役;珍珠港、中途岛之类的战略突袭和海上决战战役等。海上战役的新特点是,大量使用 舰载飞机和岸基飞机,广泛使用潜艇,协同各种水面舰艇,在航空侦察、雷达侦察和无线电通信的保障下,远距离袭击港口基地和海上目标;积极展开反潜作战(见反潜战)和防空作战;战役的规模大,具有很高的突然性、远战性、立体性、速决性、歼灭性。空中战役因飞机的大量生产和战斗性能的改进等,已成为一种频繁出现的战役类型。战役目的或为消灭(削弱)对方航空兵集团以夺取制空权,或破坏敌方交通运输或后方工业等目标,或打击阻滞敌方战役战略预备队。战役作战方式,多为集中使用大量轰炸机,突然袭击选定的目标,并以歼击机进行空战等。战役的突然性要求高。为对抗大规模的连续空袭而出现的防空战役,也成为一种新的战役类型。登陆战役与抗登陆战役,已发展为大规模的海、空、陆军共同进行的联合战役,如诺曼底登陆战役、冲绳岛战役等。

我国人民革命战争的战役

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50年代初,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游击战战役到正规战战役的发展过程。在我国 党领导下的我国人民武装起义、创建我国工农红军、进行革命战争的早期,红军的力量是弱小的,而且分散在全国许多省的边界地区,割据着一个个小块革命根据地。每个根据地仅有一支兵力很小的独立作战部队,每支红军都处于强大敌军的包围中,不断遭到敌人的围攻。红军的作战形式是游击战。红军的一次反围攻作战或开辟新区的进攻作战,都是根据总的作战意图和计划,在统一指挥下,为实现统一的作战目的而进行若干个大小战斗,但战役规模比较小。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根据地与红军力量的壮大,战役的内容、规模和形式也逐步发展。从1930年冬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反“围剿”起,红军的战役由游击战转变为带游击性的运动战,战役规模也较前扩大。1934年曾进行过不符合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情况的阵地战战役,随后,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进行过高度机动的突围、进攻等战役(见我国工农红军长征)。

开始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在作战中执行了“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作战对象主要是日军和伪军。由于装备条件和抗日根据地人力物力的限制,八路军、新四军所进行的战役主要是游击战战役,同时,也进行过若干规模不等的运动战战役,以及以夺取据点和小城镇为主的阵地进攻战役。战役具有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更为突出的人民战争的特点。作战形式主要有:反“扫荡”(反围攻)和解放敌占区的进攻。前者主要是游击战和部分的运动战;后者主要是阵地进攻战和部分的运动战(打援)等。战役多是在军区或军分区统一指挥下进行的,规模一般较小。参加作战的主力部队多为师、旅规模或若干独立团,并有地方部队、民兵和自卫军的广泛配合与支援。通过反复多次的反“扫荡”作战,发展了土地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反围攻战役作战样式;通过对大量敌占据点和中小城镇的进攻作战,丰富了阵地进攻战役的内容。

是我国人民革命战争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正规战争,也是战役实践和战役样式的大发展时期。随着 的胜利,我国人民 已将若干个敌后根据地沟通和扩大为几个大的解放区,并由分散独立的旅(师)、纵队(军)级的兵团,发展为辖数个军的兵团(相当于集团军)和 军级(相当于方面军)的大型兵团。在 军队发动全面进攻后,以 为首的我国 军事委员会,及时地给全军和各解放区发出粉碎 军队进攻的作战指示。各解放区的人民军队,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条件和当面敌人的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内线作战的经验和方法,取得了开始阶段的若干重大战役的胜利。 及时地总结了各解放区初期作战的经验,发出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指示,系统地阐述了内线作战的基本原则。各解放区的人民军队,运用集中兵力各个歼敌这个基本作战方法,进行了许多运动战战役,歼灭大量敌军,改变了整个战略形势,适时转入战略反攻。转入战略反攻后, 在总结一年多 及以往十几年革命战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人民 在十大军事原则指导下,举行了许多不同样式的、规模越来越大的进攻战役:既有运动战战役,也有阵地战战役,还有两者相结合的战役;既有兵团(集团军)规模的战役,又有 军(方面军)规模的战役,还有几个 军共同进行的战略会战战役(见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有在老解放区有利作战环境中进行的战役,更多的是在敌占区和新解放区的特殊作战环境中进行的战役。这是我国革命战争史上战役类型、样式和作战经验最丰富多彩的阶段,也是战役指挥艺术更加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战役特别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实践,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民 的战役内容。

我国成立后,我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这次战争,是志愿军在兄弟国家,在多山的半岛上,与 人民军一道,同世界上最现代化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 ”和韩 ,进行的一场现代战争。在将近3年的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和 人民军于连续进行了5次运动战战役后,又进行了阵地防御战役和阵地进攻战役。这些战役具有许多不同于人民 在以往战争中所进行的战役的新特点,诸如两个兄弟国家军队联合起来对另一些国家联军的作战;敌方使用了新的常规武器,我之武器装备居于劣势;特殊的作战地理环境;战争的流动性减少;由运动战转入阵地战后战线相对稳定,有较长时间的对峙局面等。战役的经验说明,以步兵为主的有一定数量的炮兵和少量坦克及其他专业兵组成的陆军军团,在缺乏航空兵直接支援的条件下,要打败现代化的陆、海、空军联合军团,需要付出比以往战争更高的代价。为了解决由于装备悬殊所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志愿军创造了新的作战方法,采取了保障战役胜利的各种有效措施,取得了新的战役经验,特别是取得了组织实施大规模突破防线的进攻战役和宽正面大纵深阵地防御战役方面的经验。

人民战争战役的特点

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我国人民 共进行了数百次战役。这些战役虽因战争的历史条件和战略方针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但有一点则是相同的,即都是在敌我装备优劣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人民战争战役。由于主要战争形式是游击战和运动战,所以大量战役是游击战战役和运动战战役。游击战和运动战的高度主动性、灵活性、流动性、进攻性、速决性、突然性等特点,也就充分表现在各时期的战役中。战役的主要类型是,战略内线持久防御中的外线速决进攻战。战役的主要目标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是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战役的基本要求是,每战力求全部迅速地歼灭选定之敌。战役的基本作战方法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并以袭击战和夜战、近战,战胜技术装备优势之敌。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人民 主要依靠从敌军手中缴获武器 来装备自己,因而力求避免打阵地战,特别是阵地防御战,力求避免打消耗战。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和工兵、炮兵技术条件的逐步改善,人民 进行了许多阵地战,特别是 转入战略进攻以后,打城市进攻战较多,并创造了一套特有的阵地攻击和阵地防御的战法。我国成立后,人民 步入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阶段,战役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展到现代诸军种、兵种合同作战的阶段。

现代战役的发展趋势

20世纪 50年代后, 世界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式技术兵器──核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强激光武器和新型的飞机、坦克、火炮、舰艇、电子器材等不断出现,已经并将继续引起军队体制和作战方法的变革。现代新式兵器的作用距离远,活动空间广,运行和发射速度快,命中精度高,杀伤破坏威力大,机动性能好,操纵控制自动化。这些战斗性能,提高了对目标的摧毁能力和突袭能力,扩大了控制和打击的范围,加快了作战行动的速度,使现代战役具有大规模、大立体、大纵深、多方位和突然、快速、机动、速决、连续、复杂多变、消耗破坏巨大等特点。以现代化兵器装备起来的战役军团,具有诸军种、兵种合同一体的强大作战能力,在战略兵器支援下,能在地面、空中乃至海上、水下,几百甚至上千公里的广大空间范围内,同时展开大规模的作战;以军用航天器、战略 、战役战术 ,各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各种地面装甲机动兵器和防空兵器,各种水面和水下舰艇,从多方位对作战目标构成多层次、大立体、大纵深的火力与兵力的突击。作战双方力图利用现代兵器的远程、快速、准确和威力巨大的特性,在航天航空侦察与电子战的保障下,突然袭击对方;前后方界限已不很明显。双方都将力求发挥自己地面空中高速机动和纵深打击的作战能力,进攻时实行高速推进,垂直包围,纵深突击,连续作战,速战速决的战法,以达成战略战役作战目的;防御时,实行纵深打击和快速机动相结合的方法,以挫败对方的进攻。空袭与反空袭、空降与反空降、突破与反突破、机动与反机动,将在战役全纵深内连续、激烈、紧张地进行。战场情况复杂,变化急剧,军队的协同动作多变,对组织指挥战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样式的作战,都将以猛烈的火力突击为重要手段。现代兵器的大量使用,将造成人员的较大量伤亡和技术兵器及物资器材的大量消耗,从而加重了后方勤务和物资技术保障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战役侦察、军事通信、电子对抗和防核防化学武器袭击以及工程、交通等项保障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

现代技术兵器的发展所引起的这些战役特点,更加提高了对人的要求。兵器越先进,技术越复杂,越需要意志坚定、战斗勇敢和战术技术熟练的人去组织和进行战斗;战争规模越大越需要有更多的人参加作战。兵民的数量、质量和对战争的态度,仍然是胜利之本。我国人民 今后反侵略战争的战役,将是在现代人民战争的基础上,在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指导下进行的,军民一体的诸军种、兵种合同战役。

参考文章

《台儿庄战役》读后感3篇400、1100、1200字读后感作文

没有识别对手的战役历史趣事

防治血吸虫战役吹响号角保健养生

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羊马河战役旧址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平型关战役遗址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宜瓦战役旧址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战场上历史上的215比0战役素材

军事战役完颜阿骨打灭辽三大经典战役素材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智玮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战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智玮;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270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