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enkou zaishengchan leixing
[外文]:type of population reproduction
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变化组合所形成的不同人口增长模式。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动的根源。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条件的变化,从而引起家庭、婚姻、生育观和生育行为的相应变化。所有这些终将导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从而形成为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转变论的创始人A.兰德里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把历史上的人口发展过程分为:原始阶段、中期阶段和现代阶段,这3个阶段不同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组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兰德里将这一演变过程称之为“人口革命”。F.W.诺特斯坦则把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人口转变分为:工业化以前的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进一步工业化阶段和完全工业化阶段。他认为各个阶段均有不同的人口增长类型。
有的人口学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有过3种人口再生产类型:
(1)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占有经济(采集、狩猎)相适应,特征是极高的死亡率和可补偿死亡率的高出生率,极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预期寿命很短,世代更替迅速。新石器时代以前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再生产属此类型。
(2)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经济相适应,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预期寿命稍有延长。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社会初期的人口再生产均属此类型。
(3)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经济相适应,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世代更替缓慢。资本机器大生产以后的时期和社会社会的人口再生产均属此类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并不完全随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转变,而是由生产力性质所决定。在同一社会形态下,由于生产力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可以存在两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生产力性质相近,可以存在同一种人口再生产类型。
社会生产力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与此相适应,人口再生产也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3种人口再生产类型依次更替,是由生产力革命引起的必然发展趋势。
当人类由占有经济进入生产经济,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逐渐向传统类型转变。在占有经济条件下,食物来源不稳定,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极低,必然导致人口死亡率极高(50‰),出生率微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速度大约每千年增长15%,形成了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当生产力发展到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经济,人类有了比较可靠的生活资料来源时,死亡率开始下降。同时,在手工劳动的条件下,发展生产主要靠增加劳力,必然导致高出生率,人口再生产相应地由原始类型转变为传统类型。
产业革命最终导致了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先后下降,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达,直接导致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同时,现代化生产的发展主要不是依靠增加劳动力数量,而是提高劳动力质量。生产力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许多中间环节作用于生育行为,使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形成了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
3 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更替都有一个过渡阶段和相应的过渡类型。原始型转为传统型是在很长时期内,以不太显著的形式逐步实现的,目前还没有确切材料说明过渡的具体阶段。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经过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过渡阶段。科学技术特别是医学的发展,直接影响死亡率的降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首先是由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出生率的下降则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变化,逐步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和行为;人口惯性的作用也延缓出生率的下降。在此期间,必然出现一个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过渡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人口的迅速增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再生产必然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现代类型发展。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智伟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智伟;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