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anli kuaiji
[外文]:management accounting
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信息系统。它的创立,大大丰富了企业会计的内容,标志着会计科学的较新发展。
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可大致区分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与决策性管理会计两个大的阶段。
执行性管理会计西方国家中的执行性管理会计是以美国F.W.泰罗(1856~1915)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通过制定“标准成本”,进行“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促使企业把生产经营中一切可以避免的浪费和损失尽可能缩减到较低限度。它把完备的事先计算纳入会计系统,实行事先计算与事后分析相结合,为会计服务于企业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其基本点是,在企业的经营方针、基本决策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解决在执行中如何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的问题。
自1958年以来,我国在经济管理领域,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全面推行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和月度财务收支计划,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建立流动资金和成本归口分级管理制度,推行以班组核算为基础的厂内经济核算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但基于当时的经济管理体制,它们的工作重点,总的说来,都是为执行上级下达的各项数量和质量指标服务,因而基本上也是属于执行性的管理会计。
决策性管理会计在西方,决策性管理会计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并从管理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数量化管理与决策、财务管理等方面吸收、引进了许多新颖的理论原则和技术方法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其主体基本上可以区分为“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以经营决策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为其核心,而计划(预算)则是以决策为基础,是决策所定目标的综合表现。后者是以责任会计为其核心,着重于经营活动进程和效果的评价与控制。决策性管理会计的基本点,是把服务于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放在首位。因为这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它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的信息资源,科学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促进企业全面提高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的经济体制让企业在宏观经济管理的指导下,以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地位开展经营活动,扩大企业的自 ,同时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使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职工的经济利益与企业经营效果建立直接联系。企业为卓有成效地运用其生产经营上的自 ,必须把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放在首位,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从单纯的执行性管理逐步向决策性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在会计方面,为了更好地为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在对自己的会计方面的实践经验认真进行总结、提高的同时,也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管理会计中的某些原理和方法(如成本性态分析,盈亏临界点和成本—产量—利润依存关系的分析,经营决策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等),并将它应用于我国实际。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开始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决策性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的特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对比,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财务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是采用灵活而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着重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地进行较优化决策和有效地改善生产经营,及时提供有用的财务与管理信息。
(2)综合地履行较为广泛的职能。它从财务会计主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历史性的描述扩展到把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会计解析过去,主要是利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延伸到更广、更深的领域),使之更好地适应筹划未来、控制现在的需要。预测和决策是筹划未来的主要形式。管理会计依据所掌握的丰富的信息资源,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所提供的科学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帮助管理部门提高预测的可凭信性和决策中主观判断与客观经济情况的适应程度。控制现在是指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使之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卓有成效地进行。其基本过程包括:对通过决策程序所确定的较优方案进行加工、汇总,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进而具体化为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作为它们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准绳;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系统的记录和计量,从实际完成情况与预定目标的对比,评价和考核各个责任中心及其有关人员的工作成果,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以保证决策所定目标的完满实现。
(3)现代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管理会计越来越多地应用许多现代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把复杂的经济活动尽可能用简明而精确的数学模式表述出来,并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包括较优化技术)对所掌握的有关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以揭示有关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较优数量关系,掌握有关变量联系、变化的客观规律,从而为管理人员正确地进行较优决策和有效地改善生产经营,提供客观依据。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艳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管理会计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艳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