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新青年戏剧专号

[拼音]:Xinqingnian xiju zhuanhao

我国新文化运动重要刊物《新青年》杂志的第五卷第四号,出版于1918年10月15日。《新青年》为反击当时戏曲界封建复古潮流,继同年6月出版“易卜生号”(第四卷第六号)之后,在这一期里正式举起“戏剧改良”的旗帜。主要文章有:胡适的《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傅斯年的《戏剧改良各面观》和《再论戏剧改良》。还有两篇附录:欧阳予倩的《予之戏剧改良观》、张谬子(张厚载)的《我的我国旧戏观》,之后是宋春舫的《近世名戏百种目》。

观剧改良的基本观点,是反对落后保守的我国“旧戏”,提倡西洋的新剧。胡适运用文学进化观念,从形式角度指出我国旧戏始终未能脱离乐曲的束缚,阻碍了它的进化。认为乐曲以及脸谱、 嗓子、台步、 武把子、唱工、 锣鼓、马鞭子、龙套等等, 都是前一时代留下的“遗形物”,而西洋戏剧则已经达到“自由发展的进化”,所以我国戏剧必须“扫除旧日的种种‘遗形物’,采用西洋最近百年来继续发达的新观念,新方法,新形式,如此方才可使我国戏剧有改良进步的希望。”文章 地看问题,并未触及旧剧的要害。傅斯年和胡适的观点完全一致,只是在剧本问题上,他的观点具有一定建设性,对于照搬直译的西洋剧本持有异议,认为当务之急是“自己编制”,“不妨用西洋剧本做材料,采取他的精神,弄来和我国人情合拍了”,加工成为“变化形式,存留精神的改造本”。比较公正、全面的论述,当推欧阳予倩的文章。他认为“我国旧剧,非不可存。惟恶 惯太多,非汰洗净尽不可。”他还提出两条建设性意见:“须组织关于戏剧之文字”,包括剧本、剧评、剧论;“须养成演剧之人才”,即创办“俳优养成所”。其中剧本一项,他主张“宜多翻译外国剧本以为模范,然后试行仿制。不必故为艰深,贵能以浅显之文字,发挥优美之理想。”

《新青年》戏剧专号集中反映了“五四”新文学运动在戏剧方面的基本观点。这次运动吹响了戏剧改革的号角为我国话剧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向。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智玮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新青年戏剧专号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智玮;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1900.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