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a'erdikefu
[外文]:Михаил Евграфович Салтыков (1826~1889)
俄国作家。笔名尼·谢德林,后署名萨尔蒂科夫-谢德林。1826年1月27日生于特维尔省卡里雅津斯基县一个地主家庭。10岁进莫斯科贵族学校。两年后以成绩优异,被保送入皇村学校。当时别林斯基与赫尔岑的革命 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彼特拉舍夫斯基宣传的空想主义,对他有很深的影响。1844年毕业后不久即加入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研究空想主义著作,讨论俄国和西欧的革命问题以及人类社会的前途等。这些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过很大作用。
萨尔蒂科夫的创作开始于学生时代,1841年在《读者文库》发表第一首诗作《竖琴》。1843至1844年间又写过一些诗,但大多带有模仿性质,留存的不多。皇村学校毕业后在陆军部任职,同时开始散文创作。1847年发表第一个中篇小说《矛盾》,次年另一中篇《错综复杂的事件》问世。虽然艺术上都还不够成熟,却大胆提出了社会不平的尖锐问题,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作者的探索与追求。不久作品遭到查禁,1849年4月本人也被逮捕,流放到维亚特卡。
尼古拉一世死后,萨尔蒂科夫被解除流放,1855年重返彼得堡。 8年流放使他对现实有了深入的认识,他积累了大量有关统治阶级的见闻,研究了人民的风 和语言,并根据这些素材写出著名的《外省散记》,于1856年开始由《俄国导报》连载。这30余篇特写把贪官污吏、撒谎者、造谣生事者等等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使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暴露无遗,因而博得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高度评价。
1856至1858年在内务部任职,以后又先后担任梁赞省和特维尔省副省长,直到1862年。1863年出版的《纯洁的故事》和《讽刺散文》两部集子,大多是这时期创作的短篇小说和特写。
1863年初革命 派的重要喉舌《现代人》杂志在被 勒令停刊 8个月之后重新复刊,萨尔蒂科夫应涅克拉索夫之邀参加编辑部工作。1863至1864年,他在这一刊物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特写及其他文章,并在总题为《我们的社会生活》专栏里,写了大量政论,对于在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后的新情况下如何进行革命斗争等问题,同自由派及反动派报刊展开激烈论战。但后来他同编辑部领导成员安东诺维奇等人发生分歧,中断论战,并退出编辑部。
当时他对公务活动仍抱有幻想,以为这样有助于社会改革,1865至1868年又相继在奔萨、图拉、梁赞等省任税务署署长。根据这一时期的观察,他于1869年写成《外省书简》和《时代征兆》的一部分,把废除农奴制后的俄国现实作了概括的描述。这段期间,他一再与上司发生冲突,时常著文讽刺达官显贵,后遭到梁赞省长的控告,被撤去四等文官职务,沙皇下令永不录用。他从此离开政界,一直从事编辑与写作。
1868年再度与涅克拉索夫合作,接办《祖国纪事》。他们继承《现代人》的革命 主义传统,继续暴露 的反动统治、自由派的空谈和伪善,揭示俄国资本发展的特征和农村中的阶级分化。《祖国纪事》成了70年代俄国最进步的杂志。1877年涅克拉索夫逝世后,萨尔蒂科夫继任主编,直到1884年4月被查禁为止。
从1868至1884年的16年间,他把全部精力用于编辑《祖国纪事》与创作活动。这是他创作最旺盛、艺术上取得很大成就的年代。这时期他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塑造了不少社会意义十分深刻的典型形象。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一个城市的历史》(1869~1870),以怪诞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愚人城历任市长鱼肉人民的故事,活画出沙皇官僚的丑恶面目,指明沙皇专制制度是一部压榨人民的机器;小说表面上叙述历史,实指现存的社会制度。这是他的讽刺艺术的代表作。《庞巴杜尔先生和庞巴杜尔太太》(1863~1874)描写农奴制废除后一群出身贵族地主的官僚政客,常在彼得堡的饭店里厮混,大多饱食终日,不学无术,而且个个狂妄 。他们高喊改革,因有自由派之称。而一旦大权在握,便抛开假面, 贪婪 的本相。70年代,他十分注意俄国资本的发展特点和官僚、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塔什干的老爷们》(1869~1872)描写贪官污吏与新兴资产者,揭露他们乘沙俄向中亚扩张之机,从中大饱私囊。《外省人旅居彼得堡日记》(1872)写彼得堡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的巧取豪夺,尖刻地嘲讽卖身投靠的文人笔吏。《金玉良言》(1872~1876)的中心人物杰鲁诺夫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掠夺者,他不择手段盘剥农民, 国家资财。作者对这一类以伪善言辞装扮起来的“顶梁柱”作了无情的揭露。在《莫尔恰林老爷们》(1874~1878)中,作者深刻研究分析了当时的社会心理,把格里鲍耶陀夫著名喜剧《智慧的痛苦》的人物莫尔恰林移植到70年代的生活环境中来,借用这个形象,对自由派庸人出卖灵魂、俯首贴耳、思想贫乏、明哲保身等等,予以无情的鞭笞。《蒙列波避难所》(1878~1879)写70年代末农民受到政治经济压迫,富农和资产阶级逐步兴起,贵族地主日渐没落。商人拉祖瓦耶夫和酒店老板柯路巴耶夫,正是当时新生资产阶级剥削者的典型形象。杰出的长篇小说《戈洛夫略夫一家》(1875~1880)是他的另一代表作。作者以超群的艺术笔力,描绘地主家庭的衰败与灭亡。家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百无聊赖的颓废寄生生活,都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贵族之家的腐朽性与必然灭亡的命运。惯于说空话假话、干尽坏事的犹大什卡(小犹大),是贪婪阴险的伪善者的典型。此外,这时期写的《现代牧歌》(1877~1883)、《致婶母信》(1881~1882)、《波谢洪尼耶故事》(1883~1884)等,都以多样的艺术手法,尖锐的讽刺,描绘了沙皇专制统治之下警察暗探横行、中等阶层懦弱惶恐、自由派叛卖投降的生活画面,塑造了形形 的社会典型。
70年代中期,萨尔蒂科夫出国治病;80年代又数次出国,先后到过德、法、比等国。他的特写集《在国外》(1880~1881),描绘巴黎公社失败后西欧资产阶级的反动和充满尖锐矛盾的社会生活。他说法国是“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嘲笑俾斯麦德国妄图攫取世界霸权。
1884年4月,《祖国纪事》被查封,萨尔蒂科夫的创作园地被剥夺, 对人民加紧残酷 ,图书审查更加严厉,但他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他以病弱之身,写了晚年的名作《童话集》(1882~1886)、《生活琐事》(1886~1887)和《波谢洪尼耶遗风》(1887~1889)。
萨尔蒂科夫写童话始于60年代,但只写了《一个庄稼汉怎样养活两位将军》等3篇,其余29篇都完成于80年代。为了同图书审查制度作斗争,他精心运用这种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裁,把他以前所写的许多形象和主题思想,用最凝练、最简洁、最集中的艺术手法再现出来。童话可以说是他一生创作的结晶,如揭露专制统治的《熊都督》,嘲讽胆小怕事、苟且偷生者的《聪明绝顶的鱼》,讽刺对残暴统治抱有幻想、以为和平斗争可以取胜的《信奉理想主义的鲫鱼》,鞭笞奴性的《忘我的兔子》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生活琐事》和《波谢洪尼耶遗风》是作者之后两部作品。前者写80年代俄国中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后者描绘了农奴制改革前地主生活的广阔画面。迫于80年代的反动局势,这两部作品的艺术风格、情节描述和人物刻画不再采取夸张、怪诞、尖刻讽刺的形式,而是运用一般现实主义的手法,但思想上仍然忠于革命 主义。
萨尔蒂科夫于1889年5月10日在彼得堡逝世。
萨尔蒂科夫是杰出的讽刺作家,他的作品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重要遗产,体现了当时的先进思想革命 主义。他继承果戈理的现实主义传统,运用“伊索式”语言和多样的讽刺笔法,同反动统治者进行巧妙的斗争,在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他塑造的许多典型,深刻揭示了俄国社会生活的本质,具有高度概括力。列宁很重视他的作品,曾多次用他的人物形象揭露孟什维克。
我国介绍萨尔蒂科夫始于30年代,鲁迅主编的《译文》第一卷第二期发表了《饥馑》,即《一个城市的历史》中的《饥饿城》一章。以后零星介绍过他的童话作品及有关他的评论文章。第一次完整作品的介绍,是抗战末期重庆出版的《戈罗夫略夫一家》;解放前夕,《萨尔蒂可夫寓言》在上海出版。解放后他的《一个城市的历史》及其他作品陆续翻译出版。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瀚彭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萨尔蒂科夫,М.Е.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瀚彭;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