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eisong Caoyun Si Qu
北宋东京开封府有汴、蔡(惠民)、金水、广济(五丈)四河,流贯城内,以通各地漕运,合称漕运四渠。
汴河即隋通济渠,唐时改称广济渠,俗称汴河。自孟州河阴县(今河南荥阳东北,故址已坍入河中)西汴口引黄河水东流,经郑州、中牟之北,至东京外城西分为两股,由宣泽、利泽两水门入城,合为一股,经里城御街州桥、相国寺前,东南又分为两股,由通津、上善两水门出城,合为一股,经陈留、雍丘(今河南杞县)之北,又经襄邑(今河南睢县)、宁陵(今河南宁陵东南)、宋城(今河南商丘)、下邑(今河南夏邑)、永城、宿州(今安徽宿县)灵璧、虹县(今安徽泗县)、青阳镇(今江苏泗洪)之南,又东南至泗州盱眙县(今已沦入洪泽湖中,宋时与今江苏盱眙县隔淮相对)汇入淮河。全长约六百公里。晚唐以后,河道堙塞,漕运不通。五代后周显德年间,曾几次疏浚,修筑堤防,自汴口至淮,舟楫始通。北宋时,东南已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汴河则是北宋 攫取江淮财富的主要运输线。
蔡河的前身是战国时的鸿沟、西汉时的狼汤渠,魏晋时通称蔡水,为南北水运要道,唐末堙废。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导汴水入蔡,重加疏浚,又称闵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开浚蔡河自都城至通许镇(今通许县),并设斗门以节水流。次年,又自新郑引洧水(今双洎河)凿渠东北流经尉氏西、中牟东,至东京外城南垣广利水门入城,史称闵河。入城后东接蔡河,折而南流,由普济水门出城,南流经通许、扶沟、太康、宛丘(今河南淮阳)等地,至项城(今河南沈丘)西注入颍水。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又在长葛县境内开渠二十里,将洧水上游与其南面的潩水(今潩水河)接通,亦作为闵河水源的一部分。在此以前又曾将洧、潩二水的下游疏经鄢陵、扶沟等县汇入蔡河。于是蔡河水量大增,“舟楫相继,商贾毕至,都下利之”。宋初开封城西南称闵河。开宝六年(973)改称闵河为惠民河,东南称蔡河。后因惠民河和蔡河实为一条河流的两个河段,故有时称惠民河也包括蔡河河段。
五丈河是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在南济故道基础上开浚而成的。河道自开封城西分汴水东北流,经东明(今河南兰考东北)、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至巨野西北六十里的济州合蔡镇注入梁山泊,出梁山泊沿着北清河(亦即古济水),“以通青、郓之漕”。宋建隆二年二月,疏浚五丈河,自都城开封历曹(今山东菏泽西北)、济(今山东巨野南)、郓(今山东东平)等州,以通东方漕运。同年三月,因五丈河以汴河为源,泥沙淤淀,不利行舟,遂自荥阳县境内凿渠引京、索二水,东流过中牟县,凡百余里,名金水河,至开封城西架槽横绝汴河,并设斗门,引入城壕,由外城西垣的咸丰水门东汇入五丈河。五丈河自东京外城北面的永顺水门入城,至东城善利水门出城。开宝六年又改五丈河名为广济河。
上述漕运四渠经宋初疏浚和开凿后,形成了以东京开封府为中心的水运交通网。《宋史·河渠志》载,汴都“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等四渠,派引脉分,咸会天邑,舳舻相接,赡给公私,所以无匮乏”。但金水河主要作用是供给广济河的水源,兼及运输京西木材入都城,并无正式漕运之利。其他三渠则为东京经济命脉所系,连同漕引陕西诸州物资的黄河,历史上又合称漕运四河。
三渠中以汴河最为重要。全国最富庶的东南六路(淮南路,江南东、西路,荆湖南、北路,两浙路)的漕粮百货,均由该渠运往京师,所谓“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开封城内外数十万驻军、数十百万户居民,仰给在此一渠。所以宋人张方平说:“汴河乃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
蔡河主要输送陈(今河南淮阳)、颍(今安徽阜阳)、许(今河南许昌)、蔡(今河南汝南)、光(今河南潢川)、寿(今安徽凤台)等州所提供的粮食,可是它所沟通的地区却不仅限于此。自开封沿蔡河南下入颍,由颍入淮,可达长江下游地区。自开封向西南经颍、沙等水可与邓州(今河南邓县)、襄阳府(今湖北襄樊)等地相通,是仅次于汴河的另一条南北水运要道。
广济河主要输送京东路一带提供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乾德元年(963),又疏导了定陶以东的菏水(大致相当今万福河流向),东汇入泗水(又称南清河),以通江、湖漕路。沿线的定陶经济地位由此日臻重要,由乾德元年(963)初置发运务,开宝元年时又升为转运司,太平兴国二年(977)广济也升为军,说明广济河已成为东京开封府与京东路水运交通的冲要。
宋初开宝年间,汴、蔡两河由江淮地区运往都城东京的漕米每年不过数十万石。太平兴国初,两浙归附,漕运数增至四百万石。六年,汴河岁运江淮米三百万石,菽一百万石;黄河粟五十万石,菽三十万石;惠民河粟四十万石,菽二十万石;广济河粟十二万石。凡五百五十万石。至道初,汴河运米增至五百八十万石。大中祥符时,较高达七百万石。景德四年(1007)定额汴河每年上供六百万石,广济河六十二万石,惠民河六十万石。广济河所运内十二万石为杂色粟豆,只能充作马料。惠民河所运内二十五万石止给太康、咸平(今通许)、尉氏等县军粮。惟汴河所运一色粳米相兼小麦,是太仓储粮的主要来源。
由于黄河流域自然条件的影响,漕运四渠通航上存在着不少不利的因素。例如汴河以黄河为源,故与黄河一样,有着水流量不均,含沙量高的特性。北宋 每年为了保持汴河的畅通,投入了大量人力与物力。首先是分黄河水的汴口,因黄河主漕摆动不定,需岁岁更易,以迎水势。汴河以下的河道因水流浑浊,非经常疏浚难以通航。大中祥符年间,规定三五年一浚,河床仍不免年年淤高。11世纪初已形成了地上河。皇祐三年(1051)始定“自河口浚治,岁以为常”。汴口冬闭春开,汴河每年通漕才二百余日。即使如此,至熙宁年间(1068~1077),开封以东雍丘、襄邑一带,汴河河底高出堤外平地一丈二尺余,自汴堤下瞰民居,如在深谷。为解决汴河泥沙来源问题,元丰三年(1080),曾在巩县任村沙谷口至河阴县汴口之间广武山北麓黄河滩地上开渠五十里,引伊、洛水入汴,堵塞旧汴口,避开黄河浊流。因洛水较清,史称引洛的汴河为清汴。元祐五年(1090),因水源不足,又恢复引河为源,汴河依旧淤浅。北宋末年,汴河堤岸多处决坏,战祸频繁,汴政废弛,水流干涸,纲运不通。宋金对立时期,汴河全线堙废,灵璧以上已成陆道。洪迈《过穀熟》诗云:“隋堤望远人烟少,汴水流干辙迹深。”实为当时汴河的实景写照。数百年中原一巨川,至此堙为废迹。
蔡河自宋初引闵河为源,水源较引汴时为清,淤浅亦较慢。此惟因洧、潩诸水下游都汇集于蔡河。这些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夏秋汛期,洪水迅猛,蔡河河床承受不住,往往泛决。金元之际,黄河屡次南决,夺蔡、颍入淮。至元泰定年间(1324~1327),蔡河河底填淤,高出两岸地面,形成了地上河。此后长期为黄河南决改道之一,渐成平陆。
金水河自宋乾德三年被引入皇城,作为宫廷后苑池沼水源。大中祥符二年(1009),又被引入开封城内城,供官寺民居汲用,能提供给广济河的水源显著减少。熙宁年间,有人建议在汴河堤岸上置穴,引水入西贾陂、雾泽陂,补给广济河源,结果也不理想。元丰五年三月撤罢广济河辇运司,京东地区上供物资均由清河(古泗水)南流入淮,折而由汴河西运东京。移辇运司于淮阳军(今江苏邳县南古邳),名清河辇运司。同年,因金水河透水漕架于汴河之上,“舟至即启槽,颇妨舟行”,于是将架水槽拆除,广济河被迫停止漕运。后因京东漕粮由清河折淮,溯流西上,绕道太远,遂于元祐元年复建金水河架水槽,广济河才得以恢复漕运。南宋建炎以后,黄河常东决入泗,广济河亦渐被黄河泥沙堙废。
北宋末年,漕运四渠先后堙废,开封的水运交通随之衰落。
参考书目
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我国经济史研究》,新亚研究所,1976。
邹逸麟:《唐宋汴河的淤废及其过程》,《复旦学报》1962年第1期。
邹逸麟:《宋代惠民河考》,《开封师院学报》1978年第5期。
邹逸麟:《从定陶的兴衰看古代中原水运交通的变迁》,《中华文史论丛》第8辑。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鹏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北宋漕运四渠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鹏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0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