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门宦

[拼音]:menhuan

教苏非主义派别及所属各支派在我国 中的通称。 教苏非主义派别中的卡迪林耶、哲赫林耶、库布林耶等相继传入我国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后,逐步形成33个支派。最初,各个门宦都有自己的名称,有的沿用原苏非主义派别的名称,如卡迪林耶等;有的以念诵迪克尔的声调命名,如哲赫林耶、虎夫耶;有的则以居住地命名,如毕家场、北庄等;有的以创始人的形象命名,如鬍门、疯门等;有的则以创始人的姓氏命名,如张门、杨门、刘门等。到清乾隆(1736~1795)年间,甘肃临洮乡穆夫提门宦第六辈教主马显忠(又名马金焕),由于出资开办义学,并积极改善回、汉关系,清地方当局遂赐予“统领”头衔,令其统管河州各教派。群众称其所管为“七门八宦”。从此,始有“门宦家”之称。继而一些文人、学者在其著述中用其名。在官方文书中,门宦一词始见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月,河州知州杨增新的《呈请裁革 门宦》一文。

南宋时,我国东南沿海已有云游四方的苏非主义修道者的传教活动,但还没有形成教团或派别。明中叶以来,苏非主义的一些支派从中亚的布哈拉、撒马尔罕传进新疆,通称为“依禅”。明末清初,又通过海、陆两路,从阿拉伯、中亚以及新疆传入甘肃、青海和宁夏。著名传教者有:希达叶图拉(新疆的阿帕克和加)、阿布都拉西,还有专程去麦加、也门等地留学的甘肃人马来迟、马明心等。希达叶图拉传播了虎夫耶,阿布都拉西传播了卡迪林耶,马来迟传播了花寺,马明心传播了哲赫林耶。

门宦基本上形成、发展于河州(今甘肃临夏)、循化(今属青海)、湟中(今属甘肃)地区。河、湟地处边塞交通要地,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屯田区,也是 与藏族等交换农畜产品的重要市场。元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个 聚居区。清廷开放海禁以后,阿拉伯和中亚的苏非学者随着商业贸易的开展,来到河、湟地区。他们自称“圣裔”,传播苏非主义,受到当地 的崇信;从而使河、湟地区的苏非主义派别得以发展,并逐步形成哲赫林耶、卡迪林耶、虎夫耶和库布林耶(即库布拉维耶)四大门宦。

门宦的宗教特点,除信奉《 》、圣训和履行五功外,主要还有:崇敬教主,宣扬教主是引领 进入天堂的人,要求 绝对服从;在教主墓地建立亭室,名为拱北。号召 上坟念经,坐静参悟,念迪克尔(赞颂词),是他们的主要修持功课。其特权主要表现在:教主只能由始传者的子孙世代相袭,别人不能继位传承;教主的“口唤”, 只能服从,不能无故违背;教主管辖许多教坊或 寺,教长由教主直接委任。教长隶属于教主。教主将 的施舍,用来置买土地、牲畜等,一般都成为富冠一乡的头领。故一派教主不仅总揽该派宗教事务,还拥有一定的封建特权。我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门宦的封建特权也随之逐步消失,广大 的正常宗教生活得到保障。各民族内部与各民族之间、教派之间,团结一致,和睦相处,从而进入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历史新时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天纵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门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天纵;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073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