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ang Shuo
现代散文作家。原名杨毓瑨,字莹叔,1937年改用现名。山东蓬莱人。1913年4月28日生。1929年随舅父至哈尔滨谋生,1936年冬离开哈尔滨到上海,集资筹办北雁出版社。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武汉赴延安,翌年到广州,创作了描写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的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1939年辗转至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战地访问团”,深入华北各根据地访问,后留在山西八路军总部做文化宣传工作。这期间的创作,辑入《潼关之夜》(散文、报告)、《铁骑兵》(通讯)、《月黑夜》(小说)。1942年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 胜利后,到宣化龙烟铁矿体验生活,写出了较早反映工人斗争生活的中篇小说《红石山》。解放战争期间,担任新华社记者和部队的政治工作,随同晋察冀 军参加了华北地区的战斗。他以明快而热情的笔调描绘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行为、献身精神和成长过程。通讯特写《北黑线》,中篇小说《望南山》、《北线》,都写于这一时期。
我国成立后,杨朔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50年7月,写成以铁道兵战斗生活为题材的中篇小说《锦绣山河》。旋即随一支由铁路工人组成的志愿军赴朝参战。他写出了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2)。作品表现了我国人民和我国人民志愿军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语言生动平易,有较浓厚的民族特色,被认为是建国初期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这时期所写的通讯、报告,大都收在《鸭绿江南北》和《万古常青》中。停战后他荣获 主义共和国颁发的二级国旗勋章。1954年自 回国,即赴西北边陲和东南沿海各地采访,这次采访所写《西北旅途散记》、《石油城》、《厦门港的风浪》、《滇池边上的报春花》等通讯、散文,收入《铁骑兵》中。
1956年后,杨朔主要致力于散文创作。写出了《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等优美篇什,称誉文坛。出版的散文集计有:《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此外,他还完成了长篇小说《洗兵马》的第1卷《风雨》(第2卷《红雾》,第3卷《明月》,未及写完);完成儿童文学作品《雪花飘飘》(获1980年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杨朔认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海市〉小序》)“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明确地提出了“以诗为文”的主张。他的散文,弃“直说”而重“比兴”,通常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重视整体的构思,意境的点染,具有浓郁的诗意;讲究结构,在布局上往往是峰回路转,起伏跌宕;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外国语词、句式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度。缺点是体式不够多样,行文微露斧凿痕迹。
1978年以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出版的杨朔作品集有《杨朔散文选》、《杨朔短篇小说选》,并再版了《三千里江山》。
杨朔历任我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亚非人民团结理事会叔记处我国叔记,亚非作家常设局联络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辰钊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杨朔(1913~1968)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辰钊;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