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aoshu minzu xiqu yinyue
我国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音乐。它包括15世纪就已形成的古老的藏戏,18世纪(清代中叶)以后陆续形成的贵州侗戏、布依戏,云南的白剧、傣剧、彝剧,以及分布在广西、云南两省的壮剧,还有 族唱剧和由满族八角鼓发展而成的新城戏等。由于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这些剧种在音乐上都各有不同的风格。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境内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互相交流和影响,使得各少数民族戏曲又具有我国戏曲的共同特征。
各民族戏曲音乐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大体上是相同的。这些少数民族戏曲的音乐,基本上经由以下三种途径发展起来,而又具有如下类型:
1.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的戏曲它的音乐是以各民族的民歌所构成,结构上还保留着民歌组合的特征。例如广西的南路壮剧,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北路壮剧,则是在当地民歌、唱诗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云南境内的富宁壮剧,它的基础是土族的民歌小调;另一支广南壮剧,则由壮族歌舞发展而来。云南的傣剧来自傣族民间歌舞;彝剧是由彝族的民歌小调、舞曲与器乐曲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山歌体的戏曲音乐。
2.在民间说唱基础上形成的戏曲各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说唱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由一人或二人的坐唱演变为多人扮演的戏曲形式。如贵州侗戏,即由侗族的叙事歌发展而来;延边的唱剧,源于 族的说唱音乐;吉林的新城戏,则是由满族曲艺八角鼓转化而成的剧种。
3.直接受汉族戏曲影响而形成的戏曲这以云南的白剧最为典型。白剧的前身为白族吹吹腔,而吹吹腔的音乐又与明代弋阳腔有一定渊源关系。其他一些剧种,在形成过程中,也都或多或少受到汉族戏曲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表现于声腔上,例如壮剧中有些曲调与广西彩调、云南花灯很接近;或表现于结构形式上,例如新城戏就按汉族戏曲音乐的结构创立了某些板式。
由于共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各民族戏曲在音乐上有不少共同点。例如帮腔形式的运用就较为常见。藏剧演唱时即由一人独唱而众人帮腔,并用大钹大鼓伴奏。白剧的吹吹腔是用唢呐与锣鼓伴奏的,但这种伴奏只在唱腔结尾处出现,实际起帮腔作用。侗戏也只是在曲尾才用帮腔及锣鼓伴奏。在唱法上,有的剧种也形成了按脚色行当分腔,如傣剧男声就有老生腔、小生腔、草王腔(类似于净腔)之分;白剧则将女腔分为小旦、摇旦,男腔分为小生、须生。各剧种所用的音阶,则多为五声音阶,fa、si两个偏音或作为装饰音使用,或起着移宫作用。常用调式亦以徵、羽两种调式居多,这在傣剧、唱剧、侗戏等剧种都是如此。此外,有的剧种由于分布较广,繁衍分支,各自形成为一支腔系。如壮剧,在广西有南路北路之分,在云南则有富宁与广南之分,贵州的布依戏也是从壮剧演变出来的。
但是,各个剧种的民族特点又异常鲜明。例如在节奏形式上,唱剧除用 4拍子外,尚有以12拍子、18拍子为小节的曲调。在曲调结构上,富宁壮剧有 5个乐句构成的曲调,如〔哎咿呀〕便是,这在其他剧种很少见。它的另一种曲调〔哎的呶〕,则又比较灵活,可以是 5个乐句,也可以是2个、3个、4个。倘为2个乐句,则为对称的上下句;3乐句则是1上句2下句;4乐句则是1上3下的结构。这是一种颇为独特的曲调结构形式。傣剧的曲调结构虽是上下句体,但也有不同的特点,因为它的上下句之间在幅度上可以是不相等、不平衡的,这是由于它的唱词结构比较灵活,最长的句子可以分为10多个句逗。而且在用韵上也很别致,当若干短句组成一个长句时,不但每一短句的句尾要通押一韵,而且后一短句的首一字必须押前一短句的尾韵。这种唱词的结构形式,不但语言生动,节奏活泼,也给曲调的丰富变化提供了广阔的余地。此外,在侗戏中还有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即在每出戏演完时,必由全体演员合唱一支〔侗族大歌〕,这是一种有多声部因素的合唱,气势宏伟,音调高亢,使演出结束在情绪热烈的 中。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波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少数民族戏曲音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波;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0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