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王亚南(1901~1969)

[拼音]:Wang Yanan

我国经济学家、教育家。湖北黄冈人。曾留学日本、德国。1940~1949年,先后任中山大学经济系主任、福建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兼经济系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等职。我国建立后,历任厦门大学校长、我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常委。1957年参加我国 党。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王亚南在30年代就同郭大力合译D.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和A.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等古典经济学名著,在1935~1938年共同完成 《资本论》全书三卷的翻译工作。40年代写了《我国经济原论》一书,揭露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内部矛盾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此书后改名为《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曾译为俄文和日文。此外,他还著有《我国官僚政治研究》(1949)、《我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1954)、《“资本论”研究》(1973,内部发行)等书。

王亚南对 主义经济学研究做出了贡献,《资本论》中译本的问世,对 主义在我国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以后,此书再版时,王亚南和郭大力又根据德文原本,参照日文和英文本做了两次校订。王亚南重视《资本论》的研究和普及工作。他说“我们不是为《资本论》而学 《资本论》”,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必须“有助于新社会经济体制的创建”。他所著《“资本论”研究》一书,除介绍研究对象和方法外,主要结合实际谈学 和研究《资本论》的体会,着重揭露和批判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对《资本论》的污蔑和歪曲。

40年代初,王亚南倡议建立“我国经济学”。他说:“在理论上,经济学在各国尽管只有一个,而在应用上,经济学对于任何国家,却都不是一样”,因为“任何一个社会,它的自然条件,从而它的历史条件,不能与其他社会恰好一致”,因此,研究我国经济问题“不能按图索骥似的套用现成的公式”,以及“削足适履似的去应用”。他要求经济理论工作者重视我国国情的研究,把 主义原理同我国社会经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王亚南还致力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30年代他写有《经济学史》专著。40年代曾将有关经济思想史的论文汇集成《经济科学论丛》刊世,还撰写《政治经济学史大纲》一书出版。60年代曾负责主编《政治经济学说史教科书》,但文稿在“革命”中散失。对王亚南经济思想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编有《王亚南经济思想史论文集》一书出版。

参考书目

王增炳、余纲:《王亚南治学之路》,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1984。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厉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王亚南(1901~1969)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厉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0179.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