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拼音]:Guoli Yinyue Zhuanke Xuexiao

[外文]:National School of Music

简称“国立音专”,原名国立音乐院。现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1927年11月27日成立于上海,创办人蔡元培任院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教员有王瑞娴、李恩科、朱英、易韦斋、萧淑娴、吴伯超等。设预科、专修科。开设钢琴、声乐、小提琴、二胡、琵琶、乐理、和声、国文、 英文、文化史等课程。1929年9月改名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任校长,设本科、预科、专修科(师范科)及选科。分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声乐、理论作曲5组(相当于系)。1940年底,由李维宁任代理校长。1942年该校由汪伪 管辖,改名国立上海音乐院,李维宁任院长。 胜利后,重庆的国立音乐院(1943年1月成立于重庆松林岗)自渝返沪,1946年接收国立上海音乐院,并与丁善德、陈又新所办的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合并,定名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由戴粹伦任校长,直至1949年(见上海音乐学院)。

国立音专的教学制度参照欧洲音乐学院规格,采用学分制。教学中重视基础训练,质量要求严格。先后应聘于该校任教的中外音乐家有:作曲技术理论教授黄自(1930~1937年间兼任教务主任),声乐教授周淑安、应尚能、赵梅伯、苏石林。钢琴教授查哈罗夫。弦乐教授富华、佘甫磋夫等。该校培养出不少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音乐家,如贺绿汀、 吕骥、 丁善德、江定仙、钱仁康、陈田鹤、 刘雪庵、 谭小麟、喻宜萱、周小燕、李献敏、易开基、 李翠贞、 范继森、吴乐懿、谭抒真、戴粹伦、陈又新、 蔡绍序、 郎毓秀、高芝兰、葛朝祉、李德伦、黄贻钧、 韩中杰、 斯义桂、桑桐、瞿希贤等。冼星海、 、蒋风之等,都曾在该校学 过。

国立音专师生的创作、论著、演出,当时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促进了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如萧友梅的《普通乐学》、《和声学》,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歌曲集《春思》、《爱国合唱歌曲集》,青主的歌曲《大江东去》、歌曲集《音境》及著作《乐话》,周淑安的《抒情歌曲集》、《恋歌集》、《儿童歌集》,应尚能的《创作歌集》、《燕语》,陈洪的《乐曲与曲式》,朱英的琵琶曲等。在编辑出版方面,有青主主编的《乐艺》季刊,以及由他主编的及丛书30余种;音乐艺文社出版由黄自等主编的音乐艺文社的《音乐杂志》和晨报的《音乐周刊》,陈洪主编的《音乐月刊》、《林钟》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996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