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京师大学堂

[拼音]:jingshi daxuetang

我国近代最早的国立大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创立,为戊戌的“新政”措施之一。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光绪帝有意于维新图强,下诏求通达中外能周时用之士。1896年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疏力言过去教育之道未尽,以致人才匮乏,提出在京师设大学堂。1898年 在《请开学校折》中重申此议。同年6月光绪下《明定国事诏》,宣布举办京师大学堂,“以期人材辈出,共济时艰”。军机处、 各国事务衙门委托梁先生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上报,旋命孙家鼐管理大学堂事务,筹建校舍,于12月开学(见彩图)。大学堂章程计8章52节,对于办学总纲、课程、入学、学成出身、聘用教 、经费等均有详细规定。其要点为:

(1)京师大学堂不但为施行学校教育之机关,同时亦为全国之较高教育行政机关,各省学堂均统归大学堂管辖;

(2)明定大学、中学、小学三级制;

(3)明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之教育原则;

(4)明定普通学科与专门学科之内容; ⑤注重仪器设备。按章程规定,专门学科应设格致、制造、农、工、商、兵、矿诸学,实际最初仅办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两堂,每堂不过十余人,性质仍同于旧式书院。

1900年,帝国主义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校务停顿。1902年学堂恢复(京师同文馆1902年亦并入京师大学堂),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先设速成、预备两科。速成科分仕学、师范两馆,预备科分政科及艺科。 1903年增设进士馆、 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同年改管学大臣为学务大臣,统辖全国学务。另设总监督,专管京师大学堂事宜,派张亨嘉为第一任总监督,京师大学堂遂成为单纯的高等学校。1910年发展为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的大学。1912年始更名为北京大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瀚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京师大学堂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瀚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966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