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仆射

[拼音]:puye

魏晋南北朝至宋尚书省的长官。仆射起源较早,秦律中有仆射称谓。汉代仆射是个广泛的官号,自侍中、尚书、博士、谒者、郎以至于军屯吏、驺、宰、水巷宫人皆有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后来只有尚书仆射相承不改,至于宋代。其他仆射的名称大都废除。故魏晋南北朝至宋的仆射,专指尚书仆射而言。

尚书仆射为尚书令之副。尚书令阙,仆射便是尚书台(后称省)的长官。汉武帝至元帝时,兼用士人与宦官为仆射,宣帝时,宦官弘恭为中尚书令,宦官石显为仆射;元帝时石显为令,牢梁为仆射。均专权用事。至成帝时,罢宦官专用士人,置尚书五人,以一人为仆射。仆射“掌授廪、假、钱、谷”。大约当时尚书的机构较为简单,所以仆射主管具体事务较多。东汉时,尚书台称为“中台”,主管全国机要政务,组织扩大,仆射与尚书令同为台中长官,与六曹尚书台合称八座,台中具体事务遂移归尚书左右丞及诸曹尚书侍郎。仆射初置一人,至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始分置左右仆射。自此以后,或二或一,置二人则分左右。左右仆射分领尚书诸曹,左仆射又有纠弹百官之权,权力大于右仆射。尚书令阙,则左右仆射为省主。魏晋以后,仆射已处于副相地位,号称端副(尚书令称端右)。例如东晋谢安、北魏李冲、北齐杨等都是以仆射分掌或专掌朝政。但自魏晋至南北朝,仆射之上还有录尚书事、尚书令,至陈时,因其权重,此二职已基本不置,仆射的权力独重。隋文帝时,废录尚书事,尚书令虽置而常缺。于是尚书左仆射成为朝廷首相。高颎为左仆射达十九年,杨素为右仆射,与高颎共掌朝政。杨素代高颎为左仆射后,隋文帝以其权重,对之疑忌,命他三五日一至尚书省评论大事,表面对他体恤和尊崇,实则削夺他的权力。隋炀帝时,杨素进位尚书令,实不问事;杨素死后,尚书令位阙。大业三年苏威被罢官后,尚书仆射也不再补授。唐初,大抵继承隋文帝时制度,尚书省置令而虚其位,仆射总领省事,与中书令、侍中同掌相权,而左仆射为首相。房玄龄为左仆射前后达二十年,号称贤相。但唐太宗李世民也曾以仆射当求访贤才为理由,命令尚书省细务悉由左右丞处理,有冤滥大故才呈报仆射,这就限制了仆射全面综理政务的权力。贞观二十三年(649)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李勣为左仆射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号,自此,仆射入政事堂议事,就例加此号,表明仆射已不是当然宰相。中宗、睿宗时,还有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也不参加议政的仆射,唐玄宗以后,仆射不再加此号。从此仆射就排除于宰相行列之外。

左右仆射在唐代曾数次改名,高宗龙朔二年(662)改为左右匡政;武后光宅元年(684)改为文昌左右相;玄宗开元元年(713)改为左右丞相;但不久都恢复原名。玄宗开元时期,仆射虽名为丞相,实际虚名无实。唐代后期常以仆射为节度、观察等使的加官,用以表示其品秩的高下。于是仆射成为虚职,不但不是宰相,连尚书省本省事务也不过问。

五代至宋代沿袭唐代后期之制。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改革官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均为宰相。徽宗时又改宰相为太宰、少宰。钦宗靖康元年(1126)复名左右仆射,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又改名为左右丞相,此后,不再有仆射之名。

参考文章

带“仆射”的诗句大全文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仆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964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