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拼音]:Zhongshan Daxue Minsu Xuehui

现代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团体。全称为“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民俗学会”,1927年11月成立于广州。主要成员有顾颉刚、容肇祖、董作宾、何思敬、钟敬文、杨成志、刘万章等人。第一批会员60余人。1930年4月至1936年9月曾两次停止和恢复活动,并随中山大学研究机构名称的变动而两易其名称,至1943年12月停止活动,前后共达16年。其间容肇祖、杨成志曾先后任该会主任、会长。民俗学会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成绩比较突出,1936年至 爆发前,工作也有相当程度的开展。

民俗学会“以调查、搜集及研究本国之各地方、各种族之民俗为宗旨”,民俗包括“民间的风俗、 惯、信仰、思想行为、艺术”。以后两度修改简章略有变化,如工作对象增加了制度、语言、文字、民俗物品以及介绍各国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等。民俗学会主要工作:

(1)创办刊物。学会先后编印了《民间文艺》周刊12期、《民俗》周刊123期,《民俗》季刊2卷8期。

(2)出版民俗学会丛书37种,大部分出版于1928至1929年间。研究性专著约占三分之一,有: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集》(1、2、3集)、容肇祖《迷信与传说》、钟敬文《楚辞中的神话与传说》、钱南扬《谜史》等。风俗调查和民间文学作品集有:顾颉刚《妙峰山》,顾颉刚、刘万章《苏粤的婚丧》,刘万章《广州民间故事》,清水《海龙王的女儿》,谢云声《台湾情歌》,白寿彝《开封歌谣集》等。这是我国较早出版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理论和作品的学术活动。

(3)1928年曾举办民俗学传 班。它是我国最早举办的传授民俗学知识和培训这方面工作者的一个训练班。

(4)建立民俗物品陈列室。学会陆续购藏和展出各种民俗用品与民间文艺作品以及西南各民族的文化用品共14类 10000多件。

(5)进行民族调查和研究。曾由会员和中山大学其他师生进行少数民族调查,调查所得成果刊登于《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民俗》周刊、季刊。

此外,学会还曾与意、美、德、英等国学者有学术来往。在学会活动期间,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在它影响下,也出现了民俗学会分会,如鄞县的民间文艺研究会、厦门的民俗学社、揭阳的民间文艺会等。

民俗学会是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之后,民间文学、民俗学方面一个重要的学术团体。它团结、培育了一批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它所做的工作,对于研究我国民族文化、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星腾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星腾;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953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