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产兴业(日文:しょくさんこうぎょう)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提出的三大政策之一(日文:めいじいしん)。
明治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利用国家权力,以各种政策为杠杆,利用国库资金加速原始资本积累进程,夺取国家z权。 ,按照西方模式,大力支持日本资本的发展。
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取消各种路障,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市场,建设铁路,发展航运、邮政、电报、电话等现代交通运输企业。
2.接管幕府和各氏族的工矿企业,改造和扩大,形成国有企业体系,大力创建各种被称为“样板工厂”的新型现代企业。
3、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原有技术和工具,同时注重民用产品产业的创造。
4.通过奖励和保护鼓励新产品和高质量发明创新,举办交流会和展览,推广先进技术。
5.落实“服农”政策。引进西方农业技术、农畜品种和管理制度;结合“贵族租界生产”的“产业促进”,大批原封建武士从事农垦。
6.促进和保护民营资本,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为加快工业化进程,于1880年颁布了“委托令”。从1880年11月起,决定军工、造币、通讯、铁路、报刊、等等三井、三菱、川崎和古河等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应该廉价对待他们。这标志着日本的“殖产兴业”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摒弃了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资本工业化政策,采取了大力支持和保护私人资本的政策。
7.奖励国内产品,鼓励出口。
1880年以来,明治根据国情,认为引进必须立足国情,不能照搬西方经验。
明治时代,日本在发展现代资本、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广泛聘请各行各业的外国专家,十分重视引进人才,当时外国专家的薪水可能比那些高出数倍。日本领导人;人才培养和成长逐渐减少,人才引进停止。送留学生出国的同时,也注重便利和福利,摒弃盲目。
1870年12月,工部省(日文:こうぶしょう)成立。
工信部下设工程、劝导、矿山、铁路、土木、灯塔、造船、电信、钢铁、制造业等办事机构(相当于厅厅),作为主要机构负责统筹实施殖产兴业政策。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氏族的矿山和作坊,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设备,修建了铁路。
1873年11月,总务省(日文:ないむしょう)成立。
总务部的成立纠正了以前工信部和工信部的局面,重点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农业、产品加工和航运。配合工信部、工信部,共同落实殖产兴业政策。内政部利用国家资金,创建了千住毛纺厂、新町纺纱厂、爱知纺纱厂等现代化“样板工厂”。其目的是使它们成为促进私营资本工业发展的模范。
1869年,除工部省和总务省外,还在北海道设立了“开拓大使”(日文:かいたくし)。
作为北海道开发机构,积极推进北海道的地形调查、矿产调查、煤矿开采、交通开发等。直到 1882 年 2 月,开拓使者才撤出,在此期间,札幌制铁厂、机械厂、啤酒厂、函馆煤气厂、厚岸罐头厂和 Ontosu 糖厂等 39 家工厂开始运作。这对北海道现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出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繁荣。
工业革命影响了所有工业部门,以纺织为中心的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从 1885 年到 1890 年,棉纺厂的数量从 20 万个增加到 30 万个,纱锭的数量从 7 万个增加到 28 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了约8倍。到 1890 年,日本已经从棉织物的进口国变成了棉纱的出口国。
日本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后,仅用了15年(1870-1885年),就显着改变了工业落后状态,初步实现了资本工业化,初步从封建农业国家转变为资本农业工业国家。为实现民族完全独立和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创造了条件。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明治维新时期殖产兴业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