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手风琴

[拼音]:shoufengqin

[外文]:accordion

自由簧气鸣乐器。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的一种轻便键盘乐器。其构造包括:右手操纵的键盘机构、变音器(音栓),左手操纵的低音钮键部分(通常称倍司)、风箱、音屉、簧片(自由簧)、外壳等。演奏时用肩带把琴悬于胸前弹奏,以左手推拉风箱鼓风,使簧片发音。

手风琴的大小,通常以左手弹奏的低音按钮多少来区分。供专业演奏使用的规格有48、60、80、96及 120倍司各种,右手键盘音域随倍司的多寡而定。专业用的常为120倍司,右手41键,音域f~a3,并有11个音栓以变化音色。德国和来公司及我国天津乐器厂(1983)先后制成的185倍司手风琴,右手45键,音域e~c4。

钮键式手风琴在欧美许多国家均流行。在俄罗斯称为“巴扬”,左右手全为钮键,右手钮键按半音阶排列。阿根廷的一种手风琴“班多尼昂”,也全为钮键,左手钮键只是单音而无 ,如奏 则需同时按数键。

一种小巧的六角手风琴,为1829年英国人C.惠茨顿所发明,是由早期简易手风琴改进而来。外体多呈六角柱形,两端皆为按钮;德国造的只能奏两个调及少量 ;英国造的则有完全的半音阶。常用的有高音、次高音、上低音 3种。也有按提琴族音域设计的可以用来重奏的六角手风琴。此外,尚有合奏手风琴、低音手风琴以及 儿童使用的小型无低音键钮手风琴。手风琴体积小,携带方便,常用于歌唱、舞蹈伴奏和轻音乐,也可独奏和组成手风琴乐队。手风琴演奏曲目,可用钢琴曲、管弦乐曲,也有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各种手风琴曲。

欧洲早期手风琴的创制人与改进者,有德国的C.F.L.布施曼,于1921年制作了用口吹的“奥拉琴”,后在此琴基础上加按钮键盘及手压风箱。1929年,奥地利的C.代米安改进了布施曼的琴,增加了伴奏 钮键,并正式取名手风琴。1830年以后,在欧洲,特别在法国、比利时,手风琴已广泛流行。钢琴键式手风琴是19世纪50年代出现的,于20世纪30年代流行于世界各地。

参考文章

为什么手风琴要用力拉动风箱才会发出声音美术与音乐

手风琴的由来美术与音乐

为什么说我国是口琴、手风琴的故乡美术与音乐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高轩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手风琴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高轩;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8743.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