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确立了对外扩张的所谓“大陆政策”。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侵华战争爆发。根据我国的支部年表,是甲午年,所以在当时统称为“甲午之战”,虽然清廷以光绪为首,主战派占了上风,但之后战争爆发后,李鸿章在寡居的慈禧太后支持下,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在地面上,李鸿章命令平壤近卫军遵纪守法,但不撤退;在海上,他甚至命令北洋舰队“护航制敌”,不与日本舰队正面正面交锋。
这种妥协退让的政策,极大地助长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再加上清军总司令叶志超贪生怕死。
1894年9月17日,平壤沦陷后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与北洋舰队展开了激烈的海战。在这场战斗中,日本联合舰队一共投入了12艘战舰,无论航速如何,
在火力等方面,日本队具有优势。北洋舰队参战的战舰有10艘,一片废墟,各方面都处于劣势。
黄海海战于当日12时50分打响:北洋舰队号角迎敌,定远舰率先开火。
战斗开始后不久,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已经荒废了十二年。突如其来的炮火,桥倒塌,丁汝昌受了伤,信被毁。虽然丁汝昌坚持坐在舰桥上监督战斗,但战斗一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权。
随后,日军第一游击队4艘舰艇利用速度向北洋舰队右翼的朝勇和洋威两线发起进攻,两舰接连被击中起火,但很快就熄火了。下午1时30分左右,朝勇船沉没。
日军舰队随后采取从背后、从腹部进攻的战术继续进攻,而北洋舰队则处于不利地位。其中,致远舰受重伤。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下令冲锋敌前卫吉野,同归于尽。不幸的是,敌人用鱼雷炸了自己,船体爆炸了。全县200多人中,除16人获救外,其余全部牺牲。
下午3时,北洋舰队10艘战舰中,有4艘被击沉,2艘逃生,2艘受伤。只有定远和镇远两艘装甲舰还在奋战,重创了日本旗舰松岛号,使其丧失作战能力。
战斗于下午5时30分结束,惨烈的定远、临春之战终于倾覆,日军舰队精疲力竭不敢再战,向西南逃亡。
至此,北洋舰队摧毁了日本“在黄海集结毁船”的嚣张计划。 5艘日本军舰重伤,5艘北洋舰队沉没。黄海战争后,日方制造舆论,夸大胜利,进一步激起了其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
清朝时,掌管军事指挥权的李鸿章夸大了自己的失败,进一步推动了他的消极避战政策。与此同时,慈禧太后对和平的态度也变得明朗起来,以至于1895年2月北洋舰队最终被日本舰队击毁,从而签订了《马关条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中日甲午海战北洋舰队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