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英语:Kosovo,阿尔巴尼亚语:Kosovë,塞尔维亚语:Kosova)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东、北与塞尔维亚接壤,南与北马其顿接壤,西南与阿尔巴尼亚接壤,西北与黑山接壤。较大城市是首都普里什蒂纳。人口中90%以上的族群是阿尔巴尼亚人,散居在科索沃的大部分地区,而其他少数民族则多为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的一个自治省,南部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接壤。面积10887平方公里,行政中心为普里什蒂纳,人口约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人,不到10%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土耳其人和黑山人。由于种族冲突等原因,大量少数民族(如塞族人)离开科索沃,导致阿尔巴尼亚族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科索沃东部和北部与塞尔维亚其他地区接壤,南部与马其顿共和国接壤,西南部与阿尔巴尼亚接壤,西北部与黑山接壤。较大城市是首都普里什蒂纳。
梅托希亚地区是指科索沃西部的高原和盆地,包括佩奇、普里兹伦等城市,而狭义的科索沃是指科索沃东部地区,包括普里什蒂纳、乌罗塞瓦茨等城市。
科索沃面积达10,887平方公里(4,203平方哩),人口近两百万。较大城市是首都普里什蒂纳,人口约60万;西南部城市普里兹伦人口约16.5万,佩奇人口约15.4万,北部人口约11万。其余五个城市人口超过9.7万。
气候特征
科索沃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多雪。
国家象征
旗帜
科索沃国旗为蓝色背景,下方为金色科索沃地图,上方为六颗白色星星,代表科索沃的种族多样性及其对欧洲和欧盟的渴望。
阿尔巴尼亚国旗在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纳的独立庆祝活动中挥舞。黑色、红色和双头鹰是阿尔巴尼亚人的古老象征。科索沃国旗下的金色地图表达了科索沃议会和希望米特罗维察北部和塞尔维亚飞地以北地区不被分割的希望。
历史
科索沃历史悠久,据克罗地亚历史学家亚历山大·斯迪·帕切维奇考证,最早居住在科索沃地区的人是伊科利·查契的40多个好战的游牧部落。他们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他们在4至5世纪之前生活在科索沃。 6世纪末至7世纪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过多瑙河来到巴尔干半岛定居。他们建造城堡和教堂,开垦荒地,驱赶在丘陵和高山上放牧的伊利里亚人。 9世纪,南斯拉夫人中的塞尔维亚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时的地缘政治认为,统治了科索沃就统治了巴尔干地区,可见科索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2世纪以来,科索沃一直是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后来在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下ysl化。科索沃的名字来源于塞尔维亚语中的“黑鸟之乡”。根据目前可查到的历史,人们居住在科索沃最早的居民是公元前4世纪和5世纪的伊科利查切游牧部落。大约在6世纪末7世纪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过多瑙河来到巴尔干半岛定居,并迅速同化了当地人。
1170 年塞尔维亚人战胜拜占庭人后,科索沃成为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当时的阿尔巴尼亚人还生活在今天阿尔巴尼亚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他们与塞族人共同生活,接受了塞尔维亚语和一些习俗,比如和塞族人一起过圣诞节。科索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当时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目光。
1389年6月15日,塞尔维亚亲王拉查尔的军队与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一世的军队在科索沃荒野展开了一场激战。塞尔维亚贵族米洛什·奥贝利克冒充土耳其士兵进入土耳其军队的军营,潜入苏丹的帐篷,用蘸有毒物的匕首将穆拉德刺死。但这并没有拯救塞尔维亚。随后的混乱立即被苏丹的儿子巴耶济德扑灭,他包围并击败了塞尔维亚军队。科索沃战役后,塞尔维亚被迫向土耳其进贡,成为土耳其的附庸国。
当时的两大帝国,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分治着巴尔干半岛。南部为奥斯曼帝国统治,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和部分波斯尼亚人为附庸;北部为奥匈帝国统治,包括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伏伊伏丁那人。许多塞族人逃往北部和西部,而阿尔巴尼亚人则趁机移民到科索沃。
为了便于统治,奥斯曼帝国采取措施让皈依天主教的阿尔巴尼亚人接受ysl教。在这种情况下,剩余的3万至4万塞族人在17、18世纪移居到以教为主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匈牙利地区或亚得里亚海的克罗地亚地区。
南斯拉夫王国以战将土地分给塞族人,成为20世纪科索沃民族纷争的起点。
机缘巧合,1912年,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和保加利亚组成的联盟打败了日渐衰弱的土耳其帝国,科索沃在时隔500多年后回归塞尔维亚。至1929年,科索沃约有50万阿尔巴尼亚人,约占科索沃总人口的39%。因此,阿尔巴尼亚人对塞尔维亚人深恶痛绝。 1941年南斯拉夫被轴心国瓜分,科索沃被墨索里尼炮制的“大阿尔巴尼亚”吞并时,近10万塞族人被迫逃离家园,许多阿尔巴尼亚人为意大利的入侵喝彩,然后不反抗。
科索沃就这样在战后回到了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领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科索沃位置历史介绍(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国家象征)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