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北京太庙

[拼音]:Beijing Taimiao

[外文]:Imperial Ancestral Shrine, Beijing

在北京市天安门至午门间大道的东侧,是明清两朝祭祀本朝已故皇帝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嘉靖二十四年(1544)重建成现在的面貌。它是历史上惟一保存下来的太庙建筑。1950年改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太庙有二重围墙,平面呈南北长矩形。外围墙东西205米,南北269米。墙外满布柏树,气氛宁静肃穆。南面并列三座琉璃门,门内有金水河通过,跨河有七座单孔石桥。金水河北为太庙主体建筑,有内围墙环绕。它的南门称戟门,以门外原列戟120杆作为仪仗而得名。戟门的屋顶曲线平缓,出檐较多,与一般清代建筑相比,具有明显的明代特点。戟门内在中轴线上布置前殿、中殿、后殿三座大殿,前殿和中殿建在一个三层的土字形汉白玉石台基座上。前殿是皇帝祭祀时行礼的地方,原为九间,后改为十一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殿前有月台和宽广的庭院,东西两侧各建配殿十五间,分别配飨有功的皇族和功臣。中殿供奉历代帝后神位,面阔九间,是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中殿东西两侧各建配殿五间,用以储存祭器。后殿供奉世代久远而从中殿迁出的帝后神位,面阔九间,黄琉璃瓦庑殿顶,形式和中殿基本相同。中殿和后殿之间有墙相隔。在太庙总体设计中,以大面积林木包围主建筑群,并在较短的距离安排多重门、殿、桥、河来增加入口部分的深度感,以造成肃穆、深邃的气氛。大殿体积巨大,坐于三层台基之上,庭院广阔,周围用廊庑环绕,以取得雄伟气氛。此外,大殿内檐彩绘以香黄颜色为底色,配简单的旋子图案(见彩画作),加强了建筑物的庄重严肃气氛。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煜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北京太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煜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561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