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农业节水研究

[拼音]:nongye jieshui yanjiu

[外文]: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research

对节约农业灌溉用水技术措施的研究。我国的灌溉面积至1984年已发展到7.2亿亩,平均每年灌溉用水量约4000亿m3。到20世纪末,若维持80年代人均0.7亩灌溉面积的水平,按 12亿人口估算,要求灌溉用水量增加600~700亿m3。此外,随着工业、城市用水量的迅速增加,农业用水量的比重将相对削减。目前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已呈现短缺。因此,研究农业灌溉用水节水措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改进地面灌溉技术的研究

(1)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畦灌、沟灌、淹灌等)用水量大,灌溉均匀度差,劳动生产率低,但目前仍广泛采用。为了节约用水,提高灌溉均匀度和劳动生产率,国外已研究采用激光平整土地的新技术、涌流式沟灌以及各种田间灌水机具等。我国在改进地面灌水方法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在水稻灌区,研究和推广“浅水、晒田、湿润”相结合的灌水方法和无水层的长期湿润灌溉方法等。

(2)灌溉新技术的研究。喷灌、滴灌和微灌都是省水、增产的灌水技术。当前应重点研究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各种喷灌、滴灌成套机具设备和提高其质量。要求研究重量轻、成本低、经久耐用的新材料,以及性能良好可靠、灌水质量合乎要求、便于操作管理的机械设备,以利于逐步实行自动化控制。为了推广新技术,还要研究制订各类设计、施工和管理运用的规范和规程,培养提高用水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节水灌溉制度和经济用水方法的研究

传统灌溉制度的概念是以充分满足作物需水为前提,其产量虽高,但用水量较大。从经济用水的观点分析,并不一定能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国内外已开始重视研究水分不足条件下的灌溉制度和灌溉方法,这对干旱缺水地区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有:

(1)研究缺水量与作物减产率之间的关系。作物缺水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及缺水量的多少,对作物减产的影响是不同的。研究缺水量与减产率的关系可以作为探求经济用水的依据,使其减少灌溉次数和用水量,同时又达到一定的产量水平,在总体上得到较高的灌溉经济效益。

(2)研究利用天然降雨和地下水,减少灌溉用水量。如研究在田间拦蓄地面径流和土壤保墒措施,增加利用降雨径流量;研究改种深根作物,增加对地下水和深层土壤水的利用量,从而达到减少灌溉用水量的目的。

(3)研究改种耐旱力强的作物新品种,减少作物需水量。

(4)研究水稻旱种技术,减少稻田渗漏量等。

用水效率的研究

农业用水的大部分是浪费于各级渠道的输水和配水过程中,包括渠道渗漏、泄水、跑水以及由不良灌溉而引起的田间深层渗漏等。因此,有下列主要的研究内容。

(1)渠道衬砌研究:即研究用混凝土、塑料薄膜以及各种当地材料衬砌渠道。例如北方地区混凝土衬砌的防冻害问题,塑料薄膜衬砌渠道的施工,当地材料衬砌渠道的防渗性能和降低成本的途径,以及价廉耐用的防渗新材料的研究。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的研究:田间渠道的输水损失大,且占地多,阻碍机械化耕作,因此利用低压管道输水已是节约灌溉用水的一个新方向,主要是研究经济耐用的新型管道。如近年来山东、河北等省试用塑料软管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

(3)田间配水方式的研究:如实行轮灌、昼夜灌溉等以减少配水渗漏损失。

(4)利用灌区内部回归水的研究。

(5)计划用水方法研究:如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实行优化配水,使作物适时适量地得到灌溉,同时又在总体上使输水渗漏损失减少到较低程度。

节水型农业的研究

节约灌溉用水,一方面从研究水利措施着手,同时还要研究农业措施,相互结合,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1)根据水资源情况,研究合理的种植计划。如在水资源缺乏地区,应限制种植水稻;在低洼易涝地区改种耐涝作物或水生作物等。

(2)研究水稻旱种灌排技术。

(3)研究覆盖塑料薄膜措施,减少棵间蒸发等。

(4)根据自然条件改变作物种植计划,充分利用降水蓄水保墒,发展旱作农业,开展水土保持,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星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农业节水研究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星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4956.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