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ongpinghu Fenhong Gongcheng
[外文]:Dongpinghu Flood Diversion Project
位于黄河下游右岸,山东省梁山、东平、汶上、平阴县境内,是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在黄河发生大洪水时,对消减陶城埠以下洪峰有重大作用。
东平湖为宋代梁山泊演变而来,由于黄河多次决口南徙,梁山泊逐渐淤积萎缩,为居民逐步垦殖。大汶河原经山东大清河流入渤海。1855年黄河改道夺大清河入渤海,大汶河(下游仍称大清河)遂入黄河。黄河河床逐年淤高,大清河入黄河口淤塞,以致积水成湖,形成黄河的自然滞洪区,民国年间始称东平湖。1958年,在位山修建拦河闸坝、进湖闸、出湖闸,并加高加固围堤成为东平湖水库。由于黄河河道淤积及湖周浸没等问题,于1962年改为滞洪工程。1963年改造为无坝分洪工程。
分洪工程(1)分洪区(见图):总面积627km2。为减少分洪时的淹没损失,在原运河堤的基础上加修二级湖堤,划分为新湖与老湖分洪区,其中老湖区面积209km2,新湖区418km2。东平湖分洪工程在1958年建设时,按水库要求进行,设计水位46.0m,总库容40亿m3。改为分洪工程后,由于围堤加固尚未完成,近期运用水位为44.5m,相应容积为30.4亿m3,其中老湖区为21.6亿m3。扣除底水以及考虑与汶河洪水遭遇,尚有16~18亿m3的容积可用来调蓄黄河洪水。
(2)分洪闸和泄洪闸:在临黄堤上建有石洼、林辛、十里铺、徐庄、耿山口等五座分洪闸(见彩图),设计分洪流量为11340m3/s,由于闸上下游淤积,20世纪80年代有效分洪流量为8500m3/s。在大清河陈山口附近建有陈山口、清河门两座泄洪闸,设计泄洪流量2500m3/s, 退水回黄河。由于黄河河道淤积抬高,湖区退水日益困难,围堤上还建有码头、流长河、司垓排水闸,退水经京杭运河梁济段入南四湖。
(3)围堤:分洪区东北以泰山山脉为界,北为临黄大堤,再沿湖修堤与大清河相衔接,全长107.88km,其中临黄大堤段长10.47km,山口隔堤19.6km。围堤一般高8~10m,顶宽10m,修有戗堤,临水坡有干砌石护坡防浪。二级湖堤为新湖与老湖区之间隔堤,长26.7km,堤高5~8m,堤顶宽6m,为防风浪,临水坡修有干砌石护坡。
避洪工程据1985年统计,分洪区内有居民27.2万人,耕地47.0万亩,水面15万亩。本着安全和有利分洪,有利于生产的原则,分洪区内一部分居民迁往高处和湖区外筑台定居,一部分居民在湖内修筑避水村台定居,还有一部分居民分散居住在湖内。分洪区修筑迁安道路,以便分洪时居民临时迁出。还修有灌溉、排涝工程,为不分洪时农业生产创造有利的条件。
分洪区运用原则是控制分洪区以下河道不超过安全泄流量。黄河陶城埠以下防洪标准为 10000m3/s。当花园口发生不超过15000m3/s洪水时,视黄河洪水量和汶河来水大小决定是否分洪。若需分洪,可运用老湖区分洪。当花园口发生15000~22000m3/s洪水时,经分析计算,如老湖区不能解决问题时,则用新湖区;如新老湖区都需运用时,则先开放石洼闸分洪进新湖区;再自上而下顺序使用分洪闸进老湖区。分洪后,根据黄河洪水情况,运用陈山口和清河门泄洪闸将湖区分蓄的洪水退入黄河;在不与梁济运河、南四湖洪涝水遭遇时,也可相机排水入南四湖。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阔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东平湖分洪工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阔;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