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果核雕刻

[拼音]:guohe diaoke

[外文]:fruit pit carving

在果核上雕刻各种人物、动物和船只等,通常也指用果核雕刻成的雕塑工艺品。按材料分有桃核雕刻、橄榄核雕刻、杏核雕刻、杨梅核雕刻、核桃雕刻等,其中以桃核雕刻为主。

沿革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1426~1435),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明代最著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1621~1627)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 3cm,高约0.5cm,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 ,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竖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戍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宜兴雕刻家丘山精于胡桃核雕刻,题材大多为苏东坡游赤壁、渔家乐、百花篮、山水等。清代,果核雕刻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江苏为传统产区。康熙年间(1662~1722),苏州金老(名不详)、嘉定封锡禄以及乾隆年间(1736~1795)的苏州杜士元、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刻名手。封锡禄的橄榄核雕刻“草桥惊梦”,屋宇、人物等在构图上安排得当,并配合疏柳藏鸦,柴门卧犬,充分表现了乡村夜景。沈君玉的橄榄核雕刻“驼背老人”,头戴棕帽,蓄胡须,衣服肩部有补缀,手持一扇,扇上刻有诗文;他用杨梅核雕刻的“猕猴”,眉目毕具。据《金玉琐碎》记载,有的艺人以桃核雕刻串连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刻有3~6名罗汉,姿态各异,面目无一雷同。此外,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福建霞浦的果核雕刻名匠方建劭,他创作的“东坡游赤壁”,“蓬窗撑辟,江柳掩映”,舟中人物、舷橹刻画细致。

近代,果核雕刻主要产于山东、江苏、广东、上海等地。山东潍坊桃核雕刻名匠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张大眼、陈子和等,其中丁念廷、高家俊的作品曾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银牌奖。橄榄核雕刻以广州、苏州为主。广州名匠区桂来及其徒弟江泽流以人物、花舫见长。20世纪初,上海果核雕刻名匠有麦春华、殷根福等人。麦春华擅长雕刻楼阁、池沼、人物、器具、花鸟等。殷根福的橄榄核雕刻题材有十八罗汉、八仙、观音、弥陀佛以及花木兰、穆桂英等人物,后来传其子女殷荣生、殷雪芸等。殷雪芸和徒弟董兰生在继承传统雕刻的基础上,创作桃核雕刻“寒山寺”、橄榄核雕刻“鉴真东渡船”等,其中“鉴真东渡船”刻有唐代名僧鉴真及徒弟、船工等35人,并配以玉石、红木雕琢成海波纹的底座,更显精巧。

工艺和特色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为锉、凿、钻。锉有毛锉、光锉、圆锉。凿刀有方凿、圆凿两种。果核雕刻的工序是:

(1)用毛锉、光锉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

(2)设计构思,并在果核上画样;

(3)用圆锉按画样进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

(4)用凿刀雕刻细部,并以小方凿刻画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圆凿刻画嘴部等;

(5)磨光,上蜡。之后打眼,串连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为欣赏品。

果核雕刻的艺术特色是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单件陈设品配以底座,加盖玻璃罩,以供欣赏;有的缀以流苏,作为佩件或扇坠;有的将若干枚果核雕刻串连成念珠。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荟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果核雕刻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荟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291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