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歼击机

[拼音]:jianjiji

[外文]:fighter

主要用于歼灭空中敌机和飞航式空袭兵器的飞机。亦称战斗机,旧称驱逐机。其特点是机动性好,速度快,空战火力强,是航空兵进行空战的主要机种。歼击机还可用于遂行对地攻击任务。

简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首先在飞机上安装 用于空战。随后出现了专门的歼击机。大战期间的歼击机,多是双翼木质结构,以塞式发动机为动力,装有向前射击并与螺旋桨的转动相协调(以免击中桨叶)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歼击机发展成为单翼全金属结构,飞行中,起落架可以收起以减小阻力,机上最多可装有 8挺或航炮4门,机内装有无线电通信设备,供空空或空地之间进行通信联络和作战指挥之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有的歼击机的速度达750公里/小时,升限达12000米左右, 接近塞式飞机的性能极限。当时较著名的歼击机有美国的P-51,英国的“喷火”式,苏联的拉-7,德国的Me-109和日本的“零”式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时,德国开始使用Me-262喷气式歼击机,速度大大超过塞式歼击机。50年代初,喷气式歼击机已基本上取代了塞式歼击机,在 战场首次被大量使用。到60年代,多数喷气式歼击机的较大速度为 M2.0左右,实用升限接近20000米,开始装备空空 ,机载设备日趋完善。较著名的歼击机有美国的F-104、F-4,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图1)和法国的“幻影”Ⅲ等,这些飞机至80年代初在许多国家仍作为第一线主力作战飞机使用。70年代以来,根据多次局部战争的经验,研制出机动性好、格斗能力强的新一代歼击机,如美国的F-15B(图2)、 F-16和法国的“幻影”2000(图3)等 。

我国从5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成批生产歼击5型、6型和7型歼击机。60年代,又研制出新型高空高速歼击机。(见彩图)

50~60年代,有些国家把装有雷达,适于全天候作战,主要用于拦截敌机的歼击机称为截击机。当时的截击机比一般歼击机上升快,增速性能好,作战半径大,但格斗能力差。60年代,美国的F-106和苏联的图-28等都是典型的截击机。由于现代歼击机基本上都装有雷达和完善的领航设备,并具有较强的格斗能力,从70年代开始,各国已不再研制专用的截击机。

基本组成和机载设备

现代歼击机的组成和机载设备与其他军用飞机基本相同,主要有机体,动力装置,起落装置,操纵系统,通信设备,领航设备,火力控制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等。机体多用铝合金制成,飞行速度超过M2.5的,主要采用钛合金,以承受高速飞行导致的高温;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应用逐渐增多。机身内一般装有1~2台喷气式发动机,其较大推力为飞机重量的80~120%,发动机进气口处通常装有进气调节锥或调节板,用来控制空气流量和激波位置,以提高进气效率,满足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的不同要求。机身或机翼上还装有可收放的减速板,用以控制速度。机载武器有航炮、 、火箭和 等,除航炮外,其他均悬挂在机翼下方或机身腹部及两侧。有的歼击机的外挂点多达10余个。

性能

80年代初,歼击机高空较大速度可达3000公里/小时,超低空允许较大速度可达1500公里/小时,升限达21000米左右。较大航程,不带副油箱时达2000公里,带副油箱时可达4000公里。 低空作战半径大于600公里。

机动性是歼击机的重要性能之一。现代歼击机如从M0.9增速到M2.0约需3分钟。从海平面高度上升到10000米约需1.5分钟。低空盘旋小半径约800米。在中、低空飞行,可作各种特技和剧烈的机动动作,飞机的载荷系数可达到9,即飞机产生的升力可达到飞机重量的9倍。

现状

80年代初期的新型歼击机,在飞行性能、火力、设备、维修性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和改进。飞行性能的提高,突出的是瞬时转弯角速度增大,有的歼击机已达30度/秒。机头能在短时间内偏转较大的角度,对空战格斗、发射格斗 非常有利。超音速歼击机的小速度已下降到180公里/小时,较大与小速度的比值超过16。现代歼击机大多装有中、远距拦射 、近距格斗 和航炮,具有全天候、全高度、全方向攻击目标的能力。有的飞机的机载火力控制系统可保障使用空空 同时攻击4~6个目标。格斗中,飞行员双手不离开油门和驾驶杆,即可使用雷达和全部机载武器,便于集中精力注视目标,提高作战效能。有些歼击机除上述武器外,还可挂数吨 ,对地攻击能力远远超过50年代的轻型轰炸机。新型歼击机的机载设备,可靠性好,自动化程度高。飞行员无须顾虑飞机超出安全飞行范围,也不需要进行任何计算和环视仪表,即可一目了然地从平视或下视显示器上掌握全部所需信息。新型歼击机维护简便,更换1台发动机,4人只需要1小时即可完成。飞机再次出动时间,包括加油、挂弹等,单机不超过15分钟。重要部件(如发动机、雷达等)采用单元体结构,发生故障时可按单元体调换。机上主要工作系统具有自动检测和监控能力,易于发现故障部位。

展望

歼击机将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得到发展:

(1)进一步提高机动性,重点研究直接控制空气动力的方法,使飞机能作各种非常规机动动作,如在不偏转或不俯仰机头的条件下,能在飞行中侧移或上下平移,在不改变飞机前进方向的条件下,能使机头偏转一个较大的角度,以利于发射 或使用航炮;

(2)提高巡航性能,在不打开加力的情况下,使飞机作超音速巡航飞行,以提高飞机的平均作战速度和反应能力;

(3)利用电子技术,使各系统向较优化和更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解决敌我识别和提高警戒、干扰、抗干扰能力方面将有较大进展;

(4)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此外,将提高歼击机的短距起落性能,进一步减少对机场跑道的依赖。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伊博瑾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歼击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伊博瑾;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241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