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等离子弧加工

[拼音]:denglizihu jiagong

[外文]:plasma arc processing

利用等离子弧的热能对金属或非金属进行切割、焊接和喷涂等的特种加工方法。

1955年,美国首先研究成功等离子弧切割。产生等离子弧的原理是:让连续通气放电的电弧通过一个喷嘴孔,使其在孔道中产生机械压缩效应;同时,由于弧柱中心比其外围温度高、电离度高、导电性能好,电流自然趋向弧柱中心,产生热收缩效应,同时加上弧柱本身磁场的磁收缩效应。这3种效应对弧柱进行强烈压缩,在与弧柱内部膨胀压力保持平衡的条件下,使弧柱中心气体达到高度的电离,而构成电子、离子以及部分原子和分子的混合物,即等离子弧。

等离子弧按导电方式可分为非转移型、转移型和混合型3种(见图)。它们的区别主要是:非转移型的电源正极接喷嘴,而转移型电源正极接工件(一般先按非转移型接线产生等离子弧后再过渡到转移型),混合型的电源正极同时接喷嘴和工件。这3种方式一般都使用具有直流陡降外特性的电源。空载电压高低与使用的气体有关,若使用氩时,空载电压为65~100伏,而使用氮或氢时为250~400伏。

转移型等离子弧温度高(10000~52000℃),有效热利用率高,主要用于切割、焊接(见等离子弧焊)和熔炼金属。切割的金属有铜、铝及其合金、不锈钢、各种合金钢、低碳钢、铸铁、钼和钨等。常用的切割气体为氮或氢氩、氢氮、氮氩混合气体。常用的电极为铈钨或钍钨电极,采用压缩空气切割时使用的电极为金属锆或铪。使用的喷嘴材料一般为紫铜或锆铜。切割不锈钢、铝及其合金的厚度一般为 3~100毫米,较大厚度可达250毫米。70年代后,又发展了双层气体等离子弧切割、笔式微束等离子弧切割和水压缩等离子弧切割等,这些方法能减小工件的切缝宽度,提高切割质量。非转移型等离子弧温度较高可达18000℃,主要用于工件表面喷涂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的高熔点金属或非金属涂层,也可以切割薄板金属材料,还可以作为金属表面热处理的热源。混合型等离子弧主要用于微束等离子弧焊接和粉末堆焊。

参考书目

崔信昌编著:《等离子弧焊接和切割》,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1980。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学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等离子弧加工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学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170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