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ai'er
[外文]:Adolf von Baeyer (1835~1917)
德国著名化学家。1835年10月31日生于柏林。1917年8月20日卒于施塔恩贝格。他早年在柏林大学学 数学和物理学。1853年在海德堡学 实验化学。1858年进入A.凯库勒的实验室工作。在柏林取得博士学位。1872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任化学教授。1875年,他作为J.李比希的继承人进入慕尼黑大学任化学教授直至逝世。
拜耳着重实验室工作。19世纪 60年代初研究尿酸。1863年发明丙二酰脲(后成为大宗 物的母体)。1870年研究酚醛反应作出酚酞和荧光素,1865~1885年,他研究染料,最出色的工作是靛蓝,于1870年用靛红与三氯化磷反应并还原得到靛蓝,于1878年他用合成了靛红,从而完成了最早的靛蓝合成方法,1883年提出了靛蓝的顺式结构式。1905年,由于他在有机染料和芳香烃化合物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1881年他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戴维奖章。他还得到过柏林化学家代表大会的李比希奖。他著有300篇重要文章,1905年出版过两卷论文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烨霖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拜耳,A.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烨霖;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