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isi fan de Luo
[外文]: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现代建筑 。1886年3月27日生于德国亚琛。童年时随当石匠和泥瓦匠的父亲学 石工手艺。1908~1911年在建筑师P.贝伦斯处工作。1919年开始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1926~1932年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一副主任。1930~1932年任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校长(见包豪斯)。1937年到美国。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伊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1969年8月卒于芝加哥。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提出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理论,创造出简洁、明快而精确的建筑形式处理手法,把建筑技术和艺术统一起来。他于1959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1960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因设计芝加哥湖滨公寓(1948~1951)于1976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25周年奖。
建筑观点“少就是多”,他1928年发表的这一名言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创作特色。“少”是针对当时仍很流行的繁琐的古典装饰手法提出的,因为这种手法阻碍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多”是揭示了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可能创造出来建筑上的简洁精确的丰富效果。他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929),创造了既能分隔又可连通的“流动空间”,后来又发展成为“全面空间”。他说“建筑物的用途是经常变化的,但因此而把它推倒重来就划不来。所以,我们把沙利文的口号‘形式随从功能’颠倒过来,建筑一个实用而又经济的空间,再使功能去适应它。”他企图创造出一种没有阻隔的大空间,以便随意变动隔墙来满足不同要求。他在1950年为美国伊利诺伊工学院设计的建筑馆(又称“克朗楼”),长67米,宽36.6米,没有柱子和承重墙,顶棚和幕墙都悬挂在四榀大钢梁之下,设计教室、管理员室、图书室、展览室都布置在这个大空间内,仅用一些不到顶的隔墙略加分隔。一些需要独立的房间如厕所、贮藏室则布置在半地下层。
建筑风格密斯·范·德·罗应用简洁精确的建筑处理手法,要求施工质量严格准确,讲求建筑材料的高度精致,突出现代工业生产能够达到的新的美观效果。他主张钢框架建筑采用全玻璃的外墙以显示新型结构的特色,创造了“玻璃摩天楼”。他设计建造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1954~1958)显示出这种效果;包铜皮的精细骨架和大片玻璃幕墙映照出周围建筑和天空,明快而高雅。密斯的这些独创的手法,在50~60年代曾广泛流行,被称作“密斯风格”。但密斯本人有时不顾客观条件把这些手法绝对化。他为一个单身女医生设计的住宅──法恩斯沃思住宅(1945~1950),是一座用八根钢柱支持一片地板和一片屋顶板的玻璃盒子;除中心有一小块封闭空间用作厕所、浴室和机械设备间外,主人生活起居都在周围敞通的空间内,使用当然不便。
他的作品见彩图。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雪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密斯·范·德·罗,L.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雪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0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