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戾陵堰

[拼音]:Liling Yan

[外文]:Liling Weir

三国时,在湿水(今永定河)上修筑的引水工程。位于今北京石景山西麓,可灌溉农田百余万亩。三国魏嘉平二年(250)镇北将军刘靖镇守蓟城(今北京市),派军工造戾陵堰,拦截湿水,经过人工开凿的车箱渠,下游利用古高梁河道,向东到潞县(在今通县境)入鲍丘河(见图)。堰体用石笼砌成,高1丈、长30丈、宽70余步,取水口位于上游北岸。洪水时,堰顶可以溢流;平时可拦截河水入渠,设计合理,堰体又易于维修。晋元康五年(295)堰被洪水冲毁3/4,引水闸也被冲坏。刘靖之子刘弘派一千多军工修复。到北魏神龟二年(519)幽州刺史裴延俊派卢文伟主持修复督亢渠(位于今河北省)和戾陵堰,共灌田百余万亩。北齐天统元年(565)幽州刺史斛律羡,又导高梁水北合易京水(今温榆河支流)灌田,将灌区发展到温榆河地区。唐永徽年间(650~655)幽州都督裴行方引卢沟水(永定河),开稻田千顷,属于戾陵堰灌区的修复。

金代于大定十二年(1172),在石景山以北的麻峪村引浑河(今永定河)水,开凿金口河以通航运。引水路线上段大致与戾陵堰引水渠相近。金口河因坡度过陡,河水含沙量太大而失败。元初郭守敬曾重开金口河,成功地使用了30年。元末至正二年(1342)又建金口新河,将取水口上移到三家店,结果工程以失败告终。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韵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戾陵堰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韵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006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