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绒制工艺品

[拼音]:rongzhi gongyipin

[外文]:velvet handicraft

以优质蚕丝和细铜丝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工艺品。

沿革

据《荆楚岁时记》、《魏书》等记载,绒制工艺品始于晋代或南北朝,多为女人、小孩佩戴的头饰。宫廷婚礼上,后妃们也佩戴绒花,称为宫花。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清代帝后在婚礼时佩戴的各式绒花。绒花谐音“荣华”,所以民间凡喜庆佳节、敬香朝神等时节,女人老幼都爱戴上一枝艳丽的鬓头绒花。传统的绒制小挂件,大多在花形的外框里点缀柿、蝙蝠、“寿”字、牡丹等图案,挂于居室,寓意荣华富贵,事事如意。清末民初,北京、江苏南京和扬州已成为绒制工艺品的传统产区。北京崇文门外的花市大街有“东胜永”、“瑞和永”、“鸿兴德”、“春华庆”等近10家专门经营绒花的商号。1955年以来,绒制工艺品由传统的绒花发展为绒鸟、绒兽以及盆景、建筑等100多个新品种,出口日本和欧美国家。

工艺

有以下几道工序:

(1)炼丝,即将生丝炼成柔和、坚挺、不易倒毛;

(2)将炼好的生丝染色;

(3)下料,又称勾条,即将染好的五彩生丝分成小束,每束分摊在台板上,用剪刀将两端剪平,使之成为带状,然后用两根细铜丝夹住,并加捻绞紧,成为一根均匀而滚圆的绒条;

(4)造型,按照作品要求,用剪刀、镊子等工具将不同色彩、规格的绒条粘合、组装为成品。绒制工艺品的题材大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寓意吉祥的内容,如富贵(牡丹)有余(鱼)、福(佛手)寿(桃)双全(钱)、龙、凤等。色彩以大红为主,粉红、中绿为辅,以黄、金色点缀,对比强烈,具有浓厚的民间气息。

品种

传统的绒花有鬓头花、帽花、胸花、戏剧花(舞台表演用)等。绒鸟有孔雀、锦鸡、鹦鹉、凤凰、绶带鸟等;绒兽有雏鸡、 猴、 熊猫、松鼠、免子拜月等。此外,绒制工艺品还有圣诞老人、盆景、挂件等。50年代以来,北京艺人张宝善、夏文富陆续创作了高约2m的一对“百花篮”和“百鸟图”以及“北京天坛祈年殿”等大型作品,其中“百鸟图”以凤凰为中心,在周围山石、树木上陪衬以 100多只不同种类、神态的鸟禽。“北京天坛祈年殿”作为国家级礼品赠送苏联。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文斌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绒制工艺品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文斌;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9881.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