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ufu Luguo Gucheng
[外文]:Site of the Lu State Capital at Qufu
我国周代鲁国都城遗址。在山东省曲阜市区和东、北面。周成王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鲁,建都于此。到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鲁亡于楚,历时900余年,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封子刘余为鲁王,都此。东汉为东海王刘疆都城,直至汉末。 期间,日本人曾作调查和发掘。我国建立后,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多次进行调查。1958年山东省文物干部训练班对遗址进行钻探和试掘。1977~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作了详细勘察和发掘。1961年我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址 鲁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东西最长处3.7公里,南北最宽处2.7公里,周长11.5公里。四周有宽30米左右的城壕,现存城垣自西周晚期延至西汉,经过多次增筑、修补,残存较高处约10米。共有城门11座,东、西、北三面各有 3门,南面有两门,门宽7~15米。南面2座门的外侧有夹门的墩台,当为《左传》记载的雉门及其两观。内城居全城的中部偏北,平面近方形,东西宽约 550米,南北长约500 米,东、西、北三面残存地下的城垣宽10米左右。城内有密集的大型建筑基址,试掘证实为春秋至西汉的鲁王宫城。城内已探出东西和南北的通路各 5条,皆与城门和重要遗址相通。宫城南有宽约15米的道路通向南墙东门,直指城南 1.5公里余的夯筑台基。宫城、南东门、“舞云台”成直线排列。道路北段两侧各有 3处大致对称的建筑基址,形成鲁城内一条由最重要建筑物构成的中轴线。这和《周礼·考工记·匠人》所记的国都规划相类,而与其他东周都城不同,可能反映了西周都城的设计思想。
西周前期的遗址多分布在大城西北部,西周晚期扩大到东北部。东周遗存则遍布全城。其中西、北部有西周制陶、冶铜址,西部有东周制陶作坊址,北部和西部偏东有东周炼铁遗址,西北部有东周制骨遗址。
墓葬大城西部分布 6处西周和东周的墓地。1977年以来发掘 200余座。墓葬可分甲、乙两组。甲组墓几乎都是小型陶器墓,乙组墓有小型陶器墓,也有大中型铜器墓。大型东周墓,墓室面积达一、二百平方米。西周、春秋墓的铜器组合和器形与中原地区一致。有人认为乙组墓是周人墓,甲组墓是土著墓。这两组墓葬和遗址出土的陶器表明鲁文化是融合了周文化和山东商代文化等形成的。
遗物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器形主要有鬲、甑、盆、豆、罐、瓮、钵、盂、盘、鼎、釜、洗、折腹盘等。春秋时期出现盘、盖豆、鼎、釜;战国时期出现洗和折腹盘。西周、春秋陶器普遍饰绳纹,流行凹弦纹,春秋时出现暗纹。战国时期,绳纹逐渐衰退,暗纹、瓦纹流行。此外发现少量西周的筒瓦、板瓦和大量东周、汉代瓦。汉代瓦当多为卷云纹图瓦当。
我国建立后,山东省古物管理委员会设曲阜分会负责鲁故城的保护管理工作。1956年以后成立曲阜县(今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64年在故城中部树立了保护标志。1977和1978年划出重点保护范围和一般保护范围,建立了科学记录档案和群众性的保护组织。1984年在各重点保护范围,树立了石质标桩。
参考文章
曲阜鲁国故城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曲阜鲁国故城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