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火工业

[拼音]:huo gongye

[外文]:explosive industry

火 是具有爆炸性的物质,当其受到适当的激发冲量后,能够产生快速的化学反应,并放出足够的热量和大量的气体产物,从而形成 一定的机械破坏效应和抛掷效应。通常也统称之为 。火 可以是化合物,也可以是混合物。根据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 、猛 、起爆药、烟 四类。制造和加工这些产品的工业即火 工业。根据其爆炸性质可分为高速 和低速 。

火 特性

火 在热力学上属于相对稳定的物系,它可受外界的机械作用、热作用、爆轰波和冲击波等作用而激起爆炸反应。它的特性常用下列参数表示:

(1)安定性:又称稳定性,即在贮存期间内保持其物理、化学以及爆炸性质不发生可觉察变化的能力。

(2)感度:在外界作用(机械、热、爆轰波等作用)下引起火 发生爆炸变化的难易程度,表示为机械感度、热感度和爆轰感度等。

(3) 起爆后产生爆轰波,并以它传递能量使反应沿药体向前传播的过程,称为爆轰。爆轰波沿药体传播的速度,称为爆轰速度,简称爆速,一般为1.5~9.0km/s 。通常猛 和起爆药以这种形式进行爆炸反应。

(4)燃烧速度:以热传导、扩散和辐射形式将能量沿药体向前传播的反应过程,称为爆燃或燃烧。沿药面法线传播的速度,称为燃烧速度,简称燃速。一般为每秒几毫米至几百米。 及烟 等以这种形式进行爆炸反应。

生产特点

火 工业的生产工艺及设备与一般化学工业,如染料工业、制药工业和高分子化工等相类似,包括有流体输送、传热(见传热过程)、过滤、混合、粉碎、蒸馏、吸收、结晶、干燥等化工过程。由于这类物质易燃、易爆炸,生产的安全问题是首要的。这对火 工业生产设备的选用、工艺过程的制定、厂房结构的设计以及厂址的选择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当 完全符合国家所颁布的安全规范,而且根据产品的性质决定生产规模。如起爆药由于感度大、危险性大、不便于大量贮存和运输,需随产随用,所以生产容器小、投料量少,一条生产线的日产量一般为千克级。 和猛 的生产容器可大,投料量较多,一条生产线的日产量为吨级,而且工业 的日产量有的可达几十吨。为了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贮存性,不致发生变质和安全事故,对火 要进行安定处理(加入安定剂等)。在生产工艺中,要通过反复的洗涤、转晶和用溶剂精制等方法,除去残留的酸及杂质。在工房中严禁烟火和铁器的撞击,采用防爆式的动力设备、电路开关和照明,严格控制车间和库房的存药量等,以避免发生事故,或尽量缩小事故的破坏范围。另外,还要严格控制易燃、易爆气体和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使之远离燃烧和爆炸浓度极限。生产过程中静电危害的防止、危险工房和操作的隔离,连续化和自动化工艺的广泛采用等,都是火 工业中特别重视的问题。

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火 工业是巩固国防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工业部门之一。在军事方面,火 工业是兵器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火 是兵器的能源,炮弹、 、航弹、 、 、 、火工品以及爆破药包等都要装填火 。火 也广泛应用于矿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开山筑路、拦河筑坝、疏浚河道、地震探矿、爆炸加工、控制爆破等方面,以及卫星发射和航天事业等领域。

火 工业的发展是与其他化学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生产火 的原料有硝酸、硫酸、发烟硫酸、甘油、乙二醇、二乙二醇、甲苯、乌洛托品、季戊四醇、硝酸铵、醋酸、醋酐、酒精、丙酮、笨、二苯胺、各种硝酸盐等。另外,还需要各种聚合物产品以及化学助剂等。这些无一不是来自化学工业的各个部门。

生产状况

火 的生产发展并不是均衡的(见表)。对于军用火 ,在战争时期因 大量消耗,产量是巨大的;而在和平时期为了保持 一定的贮备,也维持 一定数量的生产,但生产的潜力却是不断的增长,以应付战时的需要。工业 的生产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产量逐年扩大,并且随着爆破工作的各种特殊要求,各种不同性能的新品种也不断涌现。生产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矿山附属生产车间和工厂实行自产自用;另一种为专门建立的生产厂,生产工业 商品进行销售。有些国家则由大的化学工业公司经营和销售,如美国的艾里科化学品公司和杜邦公司、瑞典的诺贝尔硝基 公司和日本油脂公司等。

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武器的发展,各种 、火箭大量的出现和使用,它们射程远、 命中率高,因此对火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运载工具所使用的 或推进剂,要求它们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也就是要提高它们的能量和比冲(单位质量推进剂产生的冲量)。因此,在固体推进剂组分中,往往也加入某些属于猛 的高能物质,以改善性能。而装填于战斗部的猛 ,则要求其爆炸威力大、破坏效应强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品种的单质猛 的合成进展不够快,虽也出现了一些新品种,但达到使用要求的尚不多,而对性能优越的老产品进行工艺革新,以降低成本,提高得率仍是当前的研究课题。对于以性能优越的单质 为主体药的混合 的研究发展极为迅速。为了适于装填各种 和满足某些特殊的用途,新的品种正不断地涌现。在近代战争中,还发现使用中的 经受不住敌方炮火的震荡、烘烤而产生自毁现象。因此,对于耐烧烤、耐机械冲击等钝感性强的火 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这种火 称为低易损性 和低易损性 。随着工业 使用量的增加和使用领域的扩展,新品种也不断出现。但仍以性能良好、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安全性好等为发展的目标。近年来,出现的铵油 和其他含水 ,由于其抗水性好、价格合适,已逐渐取代了胶质 而广泛使用。但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粉状工业 的生产和使用仍占有重要的位置。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建中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火工业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建中;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598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