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我国电工制造业

[拼音]:zhongguo diangong zhizaoye

[外文]:electric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China

我国的电工制造业发端于20世纪初,生产电池、电铃、电灯泡、小型电机与变压器等产品。经过80多年的发展,到80年代末,已建成能生产各种大、中型电工设备、产品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1988年全行业拥有定点企业1994多家,从业职工126.6万人,年产值314亿元,成为 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 我国电工制造业的发展大致经历几个阶段:萌芽和兴起;建立现代电工制造业的基础;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统计数据均未包括台湾省,下同)。

萌芽和兴起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工艺总局在天津开办教育用品制造所,仿造日本的教学用电工产品,如电震子、起电盘、电铃、电池等。这是 我国最早制造电工产品的工厂。1906年,丹麦商人在上海开设慎昌洋行,并于1911年在该行设立电修工场,维修和安装进口电工产品并生产小型电器。1913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上海开设 我国奇异爱迪生灯泡厂,主要生产白炽灯泡,兼产电瓷配件、灯开关、电风扇等,职工近千人,是当时 我国规模较大的电工制造厂家。1914年,上海出现了 第一家民族资本电工厂──钱镛记电铺,后改名电业机械厂,制造了 我国 第一台小型直流电机。1916年,成立了华生电器厂(后称华生电扇总厂)。该厂于1917年制成 我国 第一台变压器,接着又制造了 第一台150千瓦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1925年成批生产了质量优良的电风扇,夺回了被美商垄断的一部分国内市场,并向南洋和印度出口。1919年上海华通电器机械厂(后称上海华通开关厂)开办,生产各种开关板、电表及电扇等,还制造了 第一台13.2千伏和33千伏高压油开关。1930年左右,上海还开办了一批灯泡厂、电池厂和科学仪器厂等。上海是当时 我国电工产品的主要制造基地。在天津、汉口、南京、广州等地也开办了一些小型民族资本电工厂。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三省后,着手兴建了一批电工企业。如大连的大华窑业公司经改建后,制造各种通信电瓷;1935年在沈阳建立了满洲三菱株式会社,生产电动机和变压器;1936年在抚顺设立了电瓷厂;1937~1938年在沈阳相继建立了满洲电线株式会社奉天制作所和电池厂,分别生产电线、小型电动机、变压器和电池。这些工厂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不高。

建设委员会于1929年在上海建立电机制造厂,生产干电池、电动机和变压器。1936年资源委员会在湖南湘潭筹建中央电工器材厂。后因 ,先后迁至桂林、昆明、重庆等地,兴建了电子管厂、电机厂和电线厂,曾生产100千瓦及以下的旋转电机、35千伏3000千伏安及以下的变压器、高低压开关、互感器、指示电表、电子管和白炽灯泡以及电线等产品。 胜利后,中央电工厂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及摩根·史密斯公司分别签订了技术援助和制造技术许可证合同,由美国厂商提供制造技术,并培训一批电工技术和管理人员约80余人。这批人员后来成为 我国电工制造业的技术骨干。在 期间,资源委员会的中央机器厂与瑞士勃朗-鲍威利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合同,由该公司提供2兆瓦汽轮机、发电机转子以及全套设备的技术图纸和工艺规程,中央机器厂负责制造锅炉、发电机定子及机组辅助设备。共制成 2套机组分别安装在四川泸县和云南昆明。这是 我国制造成套发电设备的 第一次尝试。1941年中央机器厂第四厂还设计制造了 第一台5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在四川雅安。1942年又制造了3台15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分别安装在云南的大理、下关和昆明小洞。

截至1948年6月止,在 工商部登记的电工企业(包括1/3的无线电厂和家用电器厂在内,不计外资企业)共335个,从业职工19775人,其中工人16485人。产量 较高的1947年曾生产一般交流发电机 21700千瓦、交流电动机 51293千瓦、变压器146680千伏安。生产的 较大发电设备是四川民生机器厂与中央电工器材厂制造的1940千伏安水力发电设备和中央机器厂配合外商制造的2兆瓦火力发电设备; 较大的变压器为1948年中建公司制造的8兆伏安、3.3/6.6千伏安自耦变压器; 较大的电动机为1945年公用电机厂制造的300马力电动机。

1948年11月,东北人民 将日伪留下的电工企业按专业分工原则,组建成13个电工厂,分别生产仪器仪表、电机、灯泡、变压器、电线、电缆、电瓷、干电池、电工专用设备,成为建设现代 我国电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建立现代电工制造业的基础

50年代初, 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发展现代电工制造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建设生产基地;发展生产技术;开展科学研究;结合引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经过几十年时间,建立了现代电工制造业的基础。

生产基地的建设

我国成立以后,各级 先后接管 在各地的官办电工企业,又在1950~1952年对原有电工企业按专业化原则进行改组,使生产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

由于 我国电工制造业的基础薄弱,只能从事电器修配和制造简易产品,远不能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从1950年起,国家就有重点地对原有企业进行改建或迁建。如在哈尔滨、佳木斯新建了电机厂,在阿城新建了仪表厂(后改为继电器厂)。1952年,在上海闵行新建电机厂、汽轮机厂和锅炉厂,对湘潭电机厂、沈阳变压器厂、沈阳高压开关厂、沈阳低压开关厂也进行了改建和扩建。从1953年开始,将新建和改建项目扩大为46项,其中有11个项目由苏联援助建设,它们是沈阳电缆厂,哈尔滨的电表仪器厂、汽轮机厂、锅炉厂、电机厂的汽轮发电机车间、电碳厂,西安的开关整流器厂、高压电瓷厂、电力电容器厂、绝缘材料厂以及湘潭电机厂的船用电机车间。随着这一批项目的建成,填补了 我国一些重要电工产品的空白,为发展新产品,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和扩大生产能力创造了重要条件,并且初步形成了东北、上海及西安三大电工制造基地的布局。直至80年代,这批工厂仍是 我国电工制造业的骨干企业。

到1957年,全国主要电工企业已达317个,职工人数达11.5万人,新增生产能力为:发电设备540兆瓦,变压器1390千伏安,电动机350兆瓦,各种电力电缆12000吨(折合铜导体重),电工仪表103.5万只,高低压开关板8000面,为 我国电工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1958年,国家投资重点建设四川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后改称东方电机厂,见东方电站设备成套集团公司)、北京重型电工机械厂、曙光电机厂、成都电机厂、郑州电缆厂、保定变压器厂、武汉锅炉厂等。各地也纷纷投资兴办本地区的电工制造企业。在上海,除扩建 3个发电设备制造厂外,还新建和迁建了华通开关厂、先锋电机厂、南洋电机厂、电焊机厂、电表厂和整流器厂等。北京、武汉、杭州、也分别新建了汽轮发电机厂、锅炉厂和电机厂。其他如内蒙古、新疆、四川、天津、南京、常州、苏州、衡阳、宁波等地都开始新建了一批电工企业,使全国电工制造业的职工人数从1957年的11.5万人猛增到1960年的47.4万人。由于建设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限度,有些项目不得不中途停建。1961年后,实行了压缩建设规模,精简职工,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建设的方针。

为了进一步改善工业布局,从1965年开始,加强了在内地的建设:在四川开始筹建东方锅炉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绝缘材料厂及东风电机厂,在贵州开始筹建永安电机厂、长征电器总厂和贵阳电工仪表总厂,在西安新建变压器电炉厂、电缆厂、微电机厂,在甘肃新建综合电机厂、开关厂和电表仪器厂,在青海、宁夏也新建了一批电工企业。1970年以后,建设重点又转向中部地区,在河南新建了高压开关厂、防爆电机厂、汽轮机厂、继电器厂,在宜昌新建红旗电缆厂等。随着这批企业的建成和陆续投产,改善了电工制造业的布局,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建设, 我国电工制造业已基本上形成一个门类齐全、协作配套的工业部门。

生产技术的发展

沈阳各电工厂协作,于1951年制成 第一套800千瓦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是 我国首次制造的较大的水电设备。从1951年起,东北各电机工厂开始组织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统一设计,在国内首次采用ISO标准和铸铝转子,提高了电动机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水平。从1953年开始,电工制造行业集中全国各主导厂的技术力量,对量大面广的电工产品,其中包括交流和直流电机、高压油断路器、高低压开关板、变压器和低压电器等,组织了全国性的统一设计,从而提高了全行业的产品设计水平,使电工制造业从修配走向成批制造,并为从仿制走向自行设计打下了基础。

(1)发电设备:继8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试制成功之后,哈尔滨电机厂于1952年制成3000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1953~1957年又先后制成6、10、15兆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800千瓦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1958年为新安江水电站制造了72.5兆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1965年又为云峰电站制成100兆瓦水电机组,已接近苏联古比雪夫水电站在1955年投运机组的单机功率水平;1968和1970年为刘家峡水电站先后制造了225及30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达到苏联布拉茨克水电站1961年投运机组的单机功率水平。东方电机厂和哈尔滨电机厂于1979~1980年先后为葛洲坝水电站制成170兆瓦和125兆瓦立轴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设计水头分别为18.6米及16.8米,转轮直径分别为11.3米及10.2米,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当时同类产品的世界水平。1984年东方电机厂还为龙羊峡水电站制成320兆瓦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1978年重庆水轮机厂制成国内 第一台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1600千瓦)。

1954~1955年,由捷克斯洛伐克提供图纸并派专家指导,上海3个发电设备制造厂试制成 我国 第一套6兆瓦火力发电成套设备(见彩图)。1958年6月,浙江大学电机系教师郑光华与汪槱生提出电机定子及转子绕组均采用水内冷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模型试验,将一台原为12.5千瓦凸极式同步发电机的功率提高到60千瓦。接着他们又与萧山电机厂合作,于同年9月将一台原为75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改制成 3兆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随后又与上海电机厂合作于年 成12兆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见图),在上海南市电厂投入试运行,成为当时世界上 第一台并网发电的双水内冷发电机。后经长时间不断完善和改进,于1964年制造了 125兆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成为上海电机厂的定型产品。1958~1960年,哈尔滨及上海两个发电设备制造基地都先后制成25、50兆瓦的成套火力发电设备及100兆瓦的汽轮发电机。1971年上海3个发电设备制造厂又开发了亚临界压力及双水内冷 300兆瓦火力发电成套设备。1971~1972年哈尔滨 3个发电设备制造厂制成了超高压、氢、水冷的 200兆瓦火力发电成套设备。至此, 我国电工制造业已具有小批量生产200~300兆瓦火电机组的能力。但机组的技术经济指标落后于世界 先进水平。直到1980年,通过引进技术,经过上海、哈尔滨两地的发电设备制造厂、研究所及各辅机厂的共同努力, 第一台300兆瓦考核机组于1985年制成,于1987年并网发电。 第一台 600兆瓦考核机组于1987年制成,1988年底并网发电。这样, 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技术提高到80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

此外,上海汽轮机厂和上海电机厂为秦山核电站研制了 第一台300兆瓦核电机组,青岛汽轮机厂、济南生建电机厂及济南锅炉厂于1977年为 羊八井地热电站制成国内 第一套地热发电机组。上海电机厂在1971年还研制了580千瓦磁流体发电设备,实现了磁场耗功自励。5年后,又研制了磁流体-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功率达13千瓦,连续稳定运行2000小时。

80年代以来,企业间加强了横向联合,先后组建了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集团公司、东方电站设备成套集团公司、上海发电设备制造集团公司和北京电力设备联合制造(集团)公司等。这些公司的成立,成套设备制造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输变电设备:1950~1952年,上海电机厂开始设计制造22/6.6千伏、4000千伏安三相电力变压器及225千伏工频高压试验设备,沈阳变压器厂也开始仿制苏联中小型变压器系列产品。湘潭电机厂、沈阳高压开关厂、上海华通开关厂先后制成7.5、 15、69千伏的油断路器。沈阳变压器厂及沈阳高压开关厂等企业在1954~1955年制成110千伏电压等级成套输变电设备,1958~1959年制成 220千伏级的变压器和多油断路器。1965年沈阳及西安两个高压开关厂又分别制成 220千伏、1500安的空气断路器,连同其他220千伏高压电器的制成,已 全面掌握了 220千伏级成套高压输变电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满足了当时电力部门建设的需要。沈阳和西安的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厂在上海电缆厂与有关研究所的配合下,于1970年制成330千伏成套输变电设备之后,又于1983年联合制成国内 第一套 500千伏成套输变电设备(1984年装备了锦州-辽阳超高压输电线路,1985年投入系统试运行)。西安的电力整流器厂、变压器电炉厂和高压开关厂等还联合制成±100千伏直流输电成套设备,于1987年在舟山试验线路上开始投入运行,开创了 我国直流输电的历史。

(3)用电设备:1950~1952年,湘潭电机厂制成3.3千伏1250马力交流电动机,佳木斯电机厂制成 我国 第一批防爆电动机。1959年哈尔滨电机厂制成10.9兆瓦同步电动机、4.93兆瓦直流发电机和4.56兆瓦直流电动机,连同各种配套电器的开发,已能为1513立方米高炉、1150毫米轧钢机、年产2500吨合成氨设备等提供成套电力传动设备。湘潭电机厂在1958年制成国内 第一台80吨工矿电力机车,并为宝成铁路制成 第一台自重138吨交流干线电力机车及其电机电器;1980和1987年又先后制成108和154 吨电动轮自卸车。为配合发展现代国防装备的需要,上海电机厂和松江电炉厂等制成 9套大型设备的电工配套产品,北京电器科学院和北京重型电工机械厂联合设计、制造了25兆电子伏质子回旋加速器,北京重型电工机械厂、上海电机厂、东风电机厂等制成 我国 第一套铀浓缩、过滤、提纯设备,武汉热工研究所及武汉锅炉厂等还研制了 我国 第一套核潜艇用反应堆,为发展现代国防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进入80年代,节能电工产品发展很快。从1981年开始,统一设计的Y系列中小型异步电动机相继在一些电机厂试制定型,并陆续投产,各项指标均达到当时国际水平。其他如变压器、电焊机、电炉等也开发了节能产品。80年代以来上海电缆研究所制成了绞式光缆、松套双心光缆与单模光缆,西安、上海的整流器厂制成 2500伏、500安到4500伏、1350安晶闸管。这些新产品的陆续投产,使 我国电工产品的技术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

为使电工制造业能够从仿制走向自行设计,从修配走向正规制造,从1953年就开始着手兴建科学研究基地,逐步开展电工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电工技术科学的研究试验。30多年来先后建立了27个独立的电工科研单位。主要有:北京电器科学研究院(70年代初改组后,部分研究室迁出成立了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上海电缆研究所、西安电瓷研究所、哈尔滨电表仪器研究所、上海电表仪器研究所、西南电器科学研究所(昆明)、西安电炉研究所、成都电焊机研究所、西安微电机研究所、西安整流器研究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上海和哈尔滨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北京电工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等。同时,还以某些行业的主导厂为依托,分别建立了13个专业产品研究机构: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沈阳变压器研究所、湘潭牵引电气设备研究所、南京电瓷研究分所、阿城电站设备自动化研究所、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室、沈阳电工专用设备研究室、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沈阳蓄电池研究室、杭州的工业汽轮机研究所和余热锅炉研究所、南京燃气轮机研究所、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到80年代初,各主要电工专业都部署了科研基地。电工科研单位(科学院微电机所除外)既负责重大科研任务,还承担行业技术发展规划、科技情报、技术标准、质量评比等工作,在研制、开发前述各门类电工新产品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

为了增强各电工专业机构自行设计和正规制造的能力,1953年由苏联援助建设了11个电工企业。1979年,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指导下,技术引进工作得到多方位开展。为了尽快赶上国际 先进水平,针对各行业的薄弱环节,有计划地引进了一些重大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和选购了少量关键设备,并通过合作生产、技贸结合、合资经营等方式引进技术。据不 完全统计,从70年代中期到1987年底国家批准引进的项目约 200多项。 较大引进项目是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和燃烧工程公司引进的300兆瓦和600兆瓦火力发电设备制造技术,并同时购买了一批大型加工设备、测试设备和大型电子计算机。 第一套300兆瓦及600兆瓦考核机组?严群笤谏蕉岬绯Ш桶不掌桔椎绯Р⑼⒌纭T谝际酢⑾展讨校? 210多家工厂承担主、辅机制造任务。 第一套机组主机国产化率为37.6%、第二套为72.6%,第三套为88.5%。在80年代后期,几个主要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厂分别从瑞士、日本和法国引进了断路器和变压器等产品的制造技术,使500千伏级高压输变电设备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其他电工专业也大都引进了国外的 先进技术,实现了产品更新,并部分替代进口,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鉴于早期兴建的许多电工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从1983年开始,对国家急需的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的制造厂以及部分厂的基础工艺和环境保护等 161个重点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共投资5.83亿元。改造重点是提高工艺水平和薄弱环节的生产能力,改善测试手段,以生产出80年代初国际水平的产品为目标。如哈尔滨、四川、上海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的各厂就是围绕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发电设备的制造技术水平,并将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左右。又如平顶山高压开关厂,通过技术改造与消化吸收从法国引进的SF6敞开式断路器和封闭式组合电器的制造技术后,已形成年产SF6敞开式断路器(500、220、110千伏)135台的能力,技术参数达到8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

由于整顿产品质量、引进国外 先进技术、对老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电工产品的技术水平,为扩大产品出口创造了条件。 1979年全国电工产品出口创汇约6千万美元。此后逐年增多,1987年达4亿多美元(含家用电器出口)。1979~1986年共出口中小型成套水力发电设备218套,总金额达4500万美元。哈尔滨发电设备制造集团公司于1984和1987年在国际竞争中先后两次向巴基斯坦出口210兆瓦火力发电成套设备4套。此外,还向东南亚出口了中小型火电成套设备和变配电设备。同时还为一批利用外资建设的项目提供了国产电工设备。

形成完整的电工制造业生产体系

我国电工制造业经历从修配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开发,从单机制造到提供成套设备的发展,到80年代已成为门类齐全、具有 一定技术基础和相当规模的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49年电工制造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0.6%,1987年已占到2.94%。 绝对值则从1950年的 0.9亿元(折合成1980年不变价格)提高到1987年的535.71亿元(包括非定点厂家,下同),37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约19%。1950年,电工制造业企业为157家,职工人数约2万人,1987年则达到约16000家,近300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也从1950年的4500元/人增长到1987年的18362元/人。到1987年底,电工制造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已达到 260.17亿元,利润总额已达80.33亿元。

发电设备制造

从1949~1988年已累计生产发电设备106600兆瓦。1988年产量达10963兆瓦,居世界第五位。在全国发电设备装机总容量中,国产机组已占80%以上。现已拥有哈尔滨、上海、四川(东方集团)和北京 4个大型设备制造基地,天津、杭州、武汉、重庆等4个中型设备制造基地及其他一些中小型机组制造企业。已基本能适应电力工业建设中单机功率为 600兆瓦及以下等级成套火电设备、300兆瓦核电机组与 100~300兆瓦水电机组的需要,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到或接近8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

输变电设备制造

到1988年止,全国已累计生产变压器105万兆伏安、高压断路器106.4万台,先后装备了国内2万多个35~500千伏级的变电站。80年代以来,还向巴林、印度、澳大利亚等 10多个国家出口220千伏级及以下电压等级的输变电成套设备。主要企业有:沈阳、西安和保定的大型变压器厂和10多个中型变压器厂;西安、沈阳、上海华通、河南平顶山等大型高压开关厂;西安、桂林、上海等电力电容器厂;西安、抚顺、南京、醴陵、大连等电瓷厂以及阿城、许昌、上海等继电器厂。1988年变压器产量为 90939.3兆伏安,其中单机容量在7500千伏安及以上的产品产量为 49714.7兆伏安;高压断路器产量为8.17万台,其中电压等级在110千伏及以上产品的产量为7293台;电力电容器17148.5兆乏,能满足电力工业建设中 50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成套输变电设备的需要。

用电设备制造

从1949~1988年累计生产交、直流电动机 63万兆瓦, 其中大中型电机(电机轴中心高大于630毫米的交流电动机和大于355毫米的直流电动机)114000兆瓦。1988年产驱动用交流电动机 38773.4兆瓦,驱动用直流电动机1132.7兆瓦。全国生产大、中型电机的电工企业除哈尔滨、东方、上海三大集团公司外,还有北京重型电机厂、湘潭电机厂等,中型电工企业有12个。生产微特电机的厂家有西安、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共70多家工厂。生产的各种交、直流电动机已能满足国内大型轧钢设备、高炉设备、电站设备、采矿勘探设备以及化工、水泥、造纸、机床等各方面对不同电机电器的需要。中小型电机及微电机已出口到美国、东南亚一带,1987年创汇近3000万美元。1957~1988年累计生产工矿电机车5.2万辆,其中80吨及以上的电机车300辆,已能满足工厂矿山的需要。全国制造工业电热设备的工厂有上海、西安、哈尔滨等地的电炉厂20多家,已能提供 75吨及以下炼钢电弧炉、钢包精炼炉、100千克真空自耗电极电弧炉、200千克半连续式真空感应炉、 各种真空电阻炉以及各种工频、中频感应加热装置。1952~1988年,全国累计生产电焊机160多万台,已能满足工业、建筑业各种电焊工艺的要求,主要有上海、成都、株洲等50多个生产厂,1988年产量为12.79万台。80年代,家用电器发展极为迅速。1987年全国生产家用电冰箱约 500万台,家用洗衣机约1175万台,电风扇约4500万台。洗衣机和电风扇产量已居世界 首位,电冰箱产量居世界第四位。其他如电饭锅、吸尘器、空调器和各种电热器具也有很大发展。除满足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消费水平的需要外,还逐年增加出口数量,1987年创汇达2亿多美元。

电工材料制造

在绝缘材料方面,目前已能生产各种油漆树脂、浸渍纤维制品、层压制品、塑料及云母制品、薄膜粘带复合制品、绝缘纸板和液体绝缘材料等共340多个品种。A级、E级、B级绝缘材料已能配套生产,F级及H级绝缘材料(见绝缘耐热等级和热老化试验)也能基本配套。全国制造绝缘材料的企业有哈尔滨、西安、四川东方、常州、北京、上海等绝缘材料厂共40多家。在电碳制品方面,主要制造厂有哈尔滨、四川东新、上海等8家,现已能满足电工及机械制造中对各类电碳、碳棒及碳石墨抗磨和密封材料的需要。在电工合金方面,现在生产的各类电触头材料、永磁材料、电热材料、热双金属材料等已能满足电工产品发展的需要。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上海磁钢厂等单位研制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以及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苏州合金材料厂等单位研制的节银电触头,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在电线电缆方面,主要企业有沈阳、上海、哈尔滨、郑州、湖北红旗、西安、湘潭、成都、侯马等电缆厂,现已具有生产500千伏及以下各级电压的电力电缆、960~10800中同轴通信电缆、光缆、电磁线,以及其他各类电线电缆的能力。各厂开始采用国际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除满足国内各部门需要外,在国际市场上也有 一定竞争能力。1987年创汇达6000多万美元,成为电工制造业主要创汇专业之一。

参考书目

主编:《 我国电器工业发展史》,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1989。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我国电工制造业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598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