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阻燃整理

[拼音]:zuran zhengli

[外文]:flame-retardant finishing

纺织物经过某些化学品处理后可遇火不易燃烧,或一燃即熄,这种处理过程称为阻燃整理,也称防火整理。阻燃剂为含有磷、氮、氯、溴、锑、硼等元素的化合物。

17世纪就已有关于纺织物阻燃整理的记载。19世纪20年代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研究磷酸盐等对麻织物的阻燃作用。他指出,一些低熔点的化学品熔融后能覆盖在织物上,或受热能生成不燃 气体,有一定的阻燃作用。1913年W.H.珀金用锡酸钠等作纤维素纤维的阻燃整理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用氧化锑作阻燃剂。此后,化学家对纺织物的阻燃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生产出一些效果较好的阻燃剂。

阻燃原理

纺织物的燃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们的易燃 除了纤维的化学组成以外还和织物结构以及织物上染料等物质的 质有关。阻燃剂的作用主要是:改变纤维着火时的反应过程,在燃烧条件下生成具有强烈脱水 的物质,使纤维炭化而不易产生可燃的挥发 物质,从而阻止火焰的蔓延。阻燃剂分解产生不可燃气体,从而稀释可燃 气体并起遮蔽空气作用或抑制火焰的燃烧。阻燃剂或其分解物熔融覆盖在纤维上起遮蔽作用,使纤维不易燃烧或阻止炭化纤维继续氧化。

纤维素纤维织物的阻燃整理

纤维素纤维容易燃绕,所以对纤维素纤维纺织物的阻燃整理研究得最多。常用的阻燃剂主要是含磷化合物,如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整理时如与含氮或含卤素的化合物并用,可提高阻燃效果。THPC可与纤维素纤维发生交联,又能与三羟甲基三聚氰胺等发生缩合反应,常与 素及三羟甲基三聚氰胺(TMM)等混和组成浸轧液。织物经浸轧后烘干,在140~150℃焙烘 4~5分钟使阻燃剂发生缩合反应而固着在纤维上。产品具有耐洗的阻燃 和防皱 ,但织物的断裂强度和撕破强度有所降低。THPC和氨(NH3)起缩合反应,能生成网状结构的聚合物固着在纤维上,所以也可用THPC溶液浸轧织物。烘去大部分水分后,用氨熏固着法进行阻燃整理。THPC在整理过程中释出氯化氢,会损伤纤维,须在浸轧液中加入适量缓冲剂。THPC与氢氧化钠作用后可生成四羟甲基氢氧化磷(THPOH),也是良好的阻燃整理剂,由于在整理过程中无氯化氢释出,因而被广泛应用。

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应用较广的品种,燃烧时熔融,熔融体落下能阻碍继续燃烧。涤/棉混纺织物燃烧时,棉纤维生成的炭化物使涤沦纤维熔融体落下受阻,燃烧不易熄灭。涤纶可用磷酸三(2,3-二溴丙)酯等作整理剂。

毛织物的阻燃整理

羊毛的回潮率和受热分解气体的着火点都比较高,而羊毛本身的含氮量又高。因此,羊毛不易燃烧而着火后有自熄 。其阻燃整理主要是利用钛盐或锆盐与纤维生成络合物,通常在织物染 后进行。一般是在60℃以下处理30分钟,也可与染 一并进行。

阻燃 能的测试方法

常见的有:

(1)测定织物燃烧的极限氧指数,也就是测定织物在氧氮混合气体中能维持燃烧所需最少的氧气体积含量。

(2)按规定条件测定织物着火后燃烧持续时间和织物被烧焦的程度。

(3)测定织物燃烧时热的传导速率。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良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阻燃整理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良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536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