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里头文化晚期的一号和二号宫殿基址上,首次发现重大考古发现,这是此前学术界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基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面积进一步扩大,成果相继涌现。 2004年,考古人员在二号宫基址下发现了年代更早、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的大型建筑基址,将我国确认最早的宫城提前了约一百年。
我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团队负责人徐红介绍,这座现编号3号的建筑基址属于早期二里头文化,结构复杂,规模宏大.宫城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就史料的了解而言,它是我国古代最早有明确规划的城市,其布局开创了我国古代都城建设体系的先河。
后世我国古代城市建筑体系的许多方面都可以追溯到二里头遗址,如纵横交错的道路、方正规整的宫城、宫内多组中轴线规划的建筑。城市、建筑中的院落、园林绿化、南向建设方向、土建施工技术等方面。
此外,在共工县主干道上发现的车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车辙遗址,将我国两轮车的出现推向了二里头文化早期。一位贵族墓葬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大花瓶,长70多厘米,由2000多块形状各异的绿松石小片拼接而成,早期龙形文物十分稀少,价值极高。这一发现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意义重大,在国内外影响巨大。我国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独立起源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不间断的国家。然而,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并没有准确的史料记载,可以依据的绝对年代只有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
西方一些学者和怀疑论者曾怀疑夏朝的存在,怀疑大禹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一条肉虫),甚至主张东周以前没有历史。因此,“九五”期间,国家将夏商周工程列为重要的科研项目,重点任务是解释夏商周及其历史脉络.夏朝时期。
自二里头遗址发现以来,专家们为此争论了四十年,经过“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跨学科研究,考古新发现与历史记载相互印证。学者们认为,夏文化一直延续至今。从公元前21世纪直至公元前16世纪,后为商代所取代。这意味着,从二里头遗址几乎可以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孔子和司马迁都没有去寻找的我国“家谱”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遗址争议
关于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的关系,有两种说法。一是二里头一期至四期均为夏文化,四期的部分时期或者全部为夏遗民遗址;另一种意见认为遗址的第一、二期是夏文化遗址,第三、四期是商汤都城的遗址。
测年结果
一般认为,一、二期为夏文化遗址,三、四期为商汤都城,受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影响,因为根据根据我国考古科学院2005年和2006年采用的系统测量方法,二里头遗址的碳14测年限定在公元前1750年。到公元前 1500 年(大部分测量时间落在公元前1730年到公元前1720年之间),所以第三期的上限是公元前1600年,第四期是之前的1560年到1520年,但是自从二里头第一期开始,第二期发达,三期盛,四期衰,一到四。时期连续发展,中间没有断层,所以第二时期和第三时期是夏商的分界点。不方便,显然夏商分界点是在第四时期。
这样结合《古本竹书纪年》,商朝共有29位君王,496年(汉朝有12位以上的皇帝,但在史书上,前汉的十二位皇帝王朝和后汉十二帝,曾经以汉代皇帝为代表,商代少了一位王,可能是抄写有误,也可能是不被认可的王)出自公元前 1046 年。到公元前1542年,商周界线从496年推到公元前1542年,非常有意义。不仅可以找到从太康到夏桀的第12代和第15代的夏邑遗址,还可以找到夏商边界的可接受年龄。
名家观点
我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宏:“二里头是‘最早的我国’——东亚地区最早的辽阔王室国家。这本身就很有意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整个东亚大陆从无中心、无核心文化到高度发达的核心文化,而二里头正处于这个节点。二里头的价值不在最早,也不在较大,而在这种从多样性到统一的转变。处于历史的转折点。
我国最早的宫殿城市——最早的“紫禁城”,我国最早的“井”形大道,即城市的主要路网,我国最早的中轴线排列的宫殿建筑,最早的.我国的道路,我国最早的官方建筑都在这里,颍工艺作坊区,我国最早的铜扇作坊和绿松石作坊,我国最早的青铜礼瓶群等。从考古的角度来说,这些就够了,不知道二里头是夏姓还是商姓,不妨碍我们了解二里头遗址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二里头遗址的争议和测年结果及名家观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