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二里头遗址分布和演变介绍

新世纪以来的挖掘和挖掘的结果是,二里头遗迹沿着古伊罗河的北岸向西北-东南方向分布,东西最长约2400米,南北最宽约1900米,北部被现在的洛川破坏,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原村落面积估计在400万平方米左右。
其中,心区位于遗迹的东南部的微高地,分布着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工房区和几个贵族聚集的区等重要的遗存。西部地势较低,是一般的居住活动区,常见小型地面式和半地洞式的房屋基础和随葬品以陶器为主的小型墓葬。

一期
二里头文化的第一期遗存广泛分布在遗迹的东部地区,文化的沉积范围超过了100万平方米。因为破坏严重,所以不知道是属于大型村落还是属于由几个村落构成的大遗迹群。这个时期的保留显示了与嵩山周边同期的一般村落不同的规模和分布密度。
在遗留过程中发现了青铜工具、象牙器、青松石器等规格高的器皿和识别记号。本期的二里头遗迹很有可能是大地区内的中心村落。从村落时空变化的观点来看,作为二里头文化中心的村落二里头在伊罗平原的出现具有突发性,并没有从当地村落发展的基础出发。这样急速的人口集中只能解释为从周边地区人口转移。

二期
从第二阶段开始,二里都邑进入全面繁荣的阶段,其大城市规划结构基本完成。中心区由宫殿区、围垣工房区、祭祀活动区和几个贵族聚集的区构成,这个时期的遗留开始扩展到现存300万平方米的遗迹范围。新发掘的结果表明,宫殿区在本期被全面开发了。
其中,以3号、5号地基为代表的大型多进院落的宫室建筑群被建设,贵族的坟墓开始被嵌入院内。这个区域的外围垂直交叉的街道被全面使用。官营工房区建了围墙,开始生产铜器。也许还有绿松石器。
在判断考古学文化最重要的要素——陶器时,具有二里头文化特色的陶器群形成于二里头文化的第二阶段。作为东亚历史上早的核心文化,在文化因素上广泛吸收,并取得大规模辐射势头的二里头文化也从二里头文化的第二阶段开始。从二里头文化的第二阶段开始,二里头文化向北越黄河,向东、西推进,向南推进力较大。
公元前1750年左右,二里头文化的居民开始建设大型村落。二里头文化的一期村落面积超过了100万平方米,发展成了伊罗地区乃至更大的地域中心。这样快速的人口集中应该是从周边地区的人口转移。这一时期的出土文物包括白陶、象牙、绿松石制品、青铜工具等贵族用器具,但由于晚期遗留造成同期堆积严重破坏,村落的布局尚不清楚。
宫殿区面积12万平方米以上,周边有垂直交叉的街道,晚期有宫城建筑。只有在这个地区才能看到大型宫殿建筑的用地。贵族居住区在宫城周围。中小建筑的基础和贵族的墓葬主要在这些地区被发现。其中宫城东北和宫城以北是贵族墓葬最集中的两个地区。
绿松石器制造厂和铸铜厂均位于宫殿区以南,发现了土墙。这个围墙所包围的工房区应该是二里都邑的官办手工业区。祭祀活动区位于宫殿区的北、西北一带,东西相接约二百三十米。这里集中分布着与宗教祭祀相关的建筑、墓葬和其他遗迹。
城市的干线路网位于宫殿区的外围。被发现的四条大街垂直交叉,略呈井字形,呈现方正布局。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区东侧的大街,以近700米闻名。大街一般宽10米多,最宽的地方达到20米。这几条街道的使用时间都很长,从二里头文化的初期到晚期都在使用。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早的城市公路网。
这个巨大的中心城市最终在二里冈文化的晚期落到一般的村落,留下了小型的住宅地、灰坑、墓葬等,堆积和打破了二里头文化宫殿的基础。之后,村落完全被废弃了。
二里都邑的中心部分布着宫城和大型宫殿的建筑群,其周边有干线道路网连接交通,同时分割着不同的能区。制造贵族奢侈品的官营手工业工房区就在宫殿区附近。祭祀区、贵族居住区都拱卫在其周围。这些展示了王都特有的气度。从上述发现可以看出,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确认过的具有最早明确计划的城市。就现阶段的认识而言,二里头遗迹的布局开创了我国古代都城计划制度的先河。

三期
二里头文化第三期继续着第二期以来的繁荣。整体配置基本上很古老,道路网、宫殿区、围垣工房区、铸铜工房等重要的遗留位置和规模和以前一样。但是,与前期相比,这个阶段的遗存也有一些显著的变化,值得关注。首先,在宫殿区的街道内侧增建了宫城城墙,被宫城城墙包围的面积超过了10万平方米。在这个时期建造了大量的大中型建筑用地。
宫城南大门的中轴建设了面积1万平方米的1号场地。在宫城东部,由两里头文化第2期前后相连的多个庭园构成的3号、5号用地被废弃了。这个地区有宫室建筑和使用的空余时间,前后约几十年之间,原来的3号旧址的废墟上散布着小型的旧址和灰坑等。新建成的2号、4号基址是别的灶台,采用单体建筑纵向排列,按固定的3号基址的原址。
其中2号基址的正殿和一部分的庭院是在3号基址的北院内的大型池状遗迹平整后建造的。两个时期的建筑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保持了基本统一的建筑方向和建筑计划的轴线,很有意思。
随着宫城城墙和新的大型建筑基础的建设,宫城内的日常生活遗迹,例如井、窖等数量显著减少。这种现象似乎显示了宫殿区能的变化。在围垣工房区的北部,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地区被用来生产绿松石器。
同时,铸铜工房开始生产作为礼器的青铜容器。除了青铜礼器之外,贵族的墓地也开始附带大型玉礼器,其奢侈程度从二里头文化第二期开始又登上了台阶。连接大规模的宫室建设,有学者认为真正的“朝廷”和“宫廷礼仪”应该在这个时期开始。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二里头遗址分布和演变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53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