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我国矿冶教育

[拼音]:zhongguo kuangye jiaoyu

[外文]:education in mining and metallurgy in China

我国近代矿冶教育事业创办于19世纪末。1895年设立了天津北洋西学堂,设有采矿冶金等科。1898年又设京师大学堂,也设了矿冶科。1906年北洋大学矿冶科派出首先批留学生赴美留学;同年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增设了矿科。同时兴办的还有南京路矿学堂、唐山路矿学堂等专业学校。到1949年,全国设有矿冶系的有北洋、山西、重庆、武汉、湖南、广西、云南等大学,以及华北大学工学院、唐山工学院、西北工学院等。

成立后,于1950年在沈阳成立了东北工学院。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规划,成立了北京钢铁学院、中南矿冶学院。1983年全国冶金系统大专院校共有21所,其中冶金工业部和我国有 金属工业总公司直属的 17所(包括3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这批学校分布在冶金工业基地和接近矿产资源的地区。华北地区,有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北京钢铁学院,以机电等专业为主的北京冶金机电学院,以钢铁专业为主的包头钢铁学院。东北地区,有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东北工学院,以钢铁专业为主的鞍山钢铁学院,以机械专业为主的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以采冶黄金专业为主的沈阳黄金冶金专科学校。华东地区,有以钢铁专业为主的马鞍山钢铁学院,以有 冶金专业为主的江西冶金学院,以财经专业为主的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中南地区,有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中南矿冶学院,以地质专业为主的桂林冶金地质学院,以钢铁专业为主的武汉钢铁学院,以防治冶金工业职业病为主的武汉冶金医学专科学校。西北地区,有以土木建筑专业为主的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以医疗卫生为主的华山冶金医学专科学校。西南地区,有以冶金专业为主的昆明工学院。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冶金学家周志宏曾任校长)等校也设有金属材料等专业。

冶金高等学校在开办初期的专业设置,一般以冶金工艺为主,70年代末以来,为了适应冶金工业现代化的需要,正向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综合 学科设置发展。这些学校共设 54个专业、170个专业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专业或研究方向)有21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4个。冶金中等专业学校有29所,设48个专业、51个专业点。

1950~1982年,冶金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出20多万各类技术人材,其中大学和中专毕业生约各占一半。高等学校的教师还配合冶金生产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80年代初,每年承担国家下达和厂矿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 300项左右。各院校还开展了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活动。北京钢铁学院、东北工学院、中南矿冶学院、昆明工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同联邦德国亚琛大学、美国犹他大学、法国里昂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加拿大麦克麻斯特大学等签订了校际协议,建立了协作关系。

冶金系统还有各类职工大学 51所、技工学校256所,许多企业事业单位还开办了业余大学、函授大学、电视大学、各种职工学校或学习班。(见彩图)

煤炭和石油系统的采矿教育见我国煤炭教育和我国石油教育。此外还有武汉建材学院和武汉化工学院设有采矿系,分别培养建材矿山和化工矿山工程技术人员。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远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我国矿冶教育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远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456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