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点腐蚀和缝隙腐蚀

[拼音]:dianfushi he fengxi fushi

[外文]:pitting and crevice corrosion

金属材料接触某些溶液,表面上产生点状局部腐蚀,蚀孔随时间的延续不断地加深,甚至穿孔,称为点腐蚀(点蚀),也称孔蚀。通常点蚀的蚀孔很小,直径比深度小得多。蚀孔的很大深度与平均腐蚀深度的比值称为点蚀系数。此值越大,点蚀越严重。一般蚀孔常被腐蚀产物覆盖,不易发现,因此往往由于腐蚀穿孔,造成突然 事故(见金属腐蚀)。

缝隙腐蚀是两个连接物之间的缝隙处发生的腐蚀,金属和金属间的连接(如铆接、螺栓连接)缝隙、金属和非金属间的连接缝隙,以及金属表面上的沉积物和金属表面之间构成的缝隙,都会出现这种局部腐蚀。

许多金属材料都能产生点蚀和缝隙腐蚀。不锈钢、铝合金等靠钝化来增强耐蚀 的金属材料,也易产生点蚀和缝隙腐蚀。许多环境介质都能引起金属材料的点蚀和缝隙腐蚀,尤其是含氯离子的溶液。

点腐蚀

金属表面的电化学不均匀 是导致点蚀的重要原因。金属材料的表面或钝化膜等保护层中常显 某些缺陷或薄弱点(如夹杂物、晶界、位错等处),这些地方容易形成点蚀核心。金属浸入含有某些活化阴离子(特别是氯离子)的溶液中,只要腐蚀电位达到或超过点蚀电位(或称击穿电位),就能产生点蚀。这是由于钝化膜在溶液中处于溶解以及可再度形成的动平衡状态,而溶液中的活化阴离子(氯离子)会破坏这种平衡,导致金属的局部表面形成微小蚀点,并发展为点蚀源。例如不锈钢表面的硫化物夹杂的溶解, 出钢的新鲜表面,就会形成点蚀源。

点蚀的发展是一个在闭塞区内的自催化过程。在有一定闭塞 的蚀孔内,溶解的金属离子浓度大大增加,为保持电荷平衡,氯离子不断迁入蚀孔,导致氯离子富集。高浓度的金属氯化物水解,产生氢离子,由此造成蚀孔内的强酸 环境,又会进一步加速蚀孔内金属的溶解和溶液氯离子浓度的增高和酸化。蚀孔内壁处于活化状态(构成腐蚀原电池的阳极),而蚀孔外的金属表面仍呈钝态(构成阴极),由此形成了小阳极/大阴极的活化-钝化电池体系,使点蚀急速发展。

缝隙腐蚀

是由缝隙内外介质间物质移动困难所引起的。为此,缝隙的宽度应足够狭小。它的发展也是一个闭塞区内的自催化过程。例如处在海水等介质中的钢制零部件,在缝隙腐蚀的起始阶段,缝隙内外的金属表面都发生以氧还原作为阴极反应的腐蚀过程。由于缝隙内的溶氧很快被消耗掉,而靠扩散补充又十分困难,缝隙内氧还原的阴极反应逐渐停止,缝隙内外建立了氧浓差电池。缝隙外大面积上进行的氧还原阴极反应,则促进缝隙内金属阳极溶解。缝隙内金属溶解产生过剩的金属阳离子(Me+),又使缝隙外的氯离子迁入缝隙内以保持电平衡。随之而发生的金属离子水解,使缝隙内酸度增高,又加速了金属的阳极溶解(见图)。

点腐蚀和缝隙腐蚀的比较

点腐蚀和缝隙腐蚀两者的发展阶段的机理是一致的,但是它们的诱发机理和发生过程则有所不同。前者是由于材料的钝态或保护层的局部破坏所引起,通过形成点蚀源而发展起来的;后者则是因介质的电化学不均匀 所引起,腐蚀一开始就在缝隙条件下受闭塞电池的作用。从电极电位来看,发生和发展缝隙腐蚀的电极电位比点蚀更低。从介质来看,缝隙腐蚀在不含氯离子的溶液中也会发生,而点蚀则多在含有特殊的活 阴离子条件下才会发生。

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对两种腐蚀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是氯离子浓度愈高,点蚀和缝隙腐蚀发生的可能 也愈大,而且发展的速度也愈快。其他卤族离子也有类似的影响。一般溶液的温度愈高,产生点蚀和缝隙腐蚀的危险 也愈大。

防止措施

提高材料耐点蚀 的重要措施是添加适当的合金元素(如在不锈钢中添加钼),采取钝化处理及适当的热处理,降低金属材料中的夹杂物含量。防止缝隙腐蚀的主要措施是在结构中要避免缝隙和能造成表面沉积的几何形状,要尽量用焊接代替铆接,采用非吸湿 材料做垫圈。电化学保护对防止点蚀和缝隙腐蚀都有效。采用合适的耐点蚀和耐缝隙腐蚀的金属材料也是防止点蚀与缝隙腐蚀的有效措施。

参考书目

Localized Corrosio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rrosion Engineers,Houston,Texas,1974.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茂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点腐蚀和缝隙腐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茂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2689.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