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制与秦朝较大的不同。
前汉初年,在地方继承了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了同姓各侯国,并实行郡国两制。
起源
汉郡国并行制
楚汉战争时,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增强自己的力量,曾以韩信、英布等为王。因为他们不是刘姓,所以被称为“异姓”。异姓王不是刘邦的嫡系,而是君临一方,封立后数年间,他们先后被诛杀。
西楚郡国并行制
《后汉书·百官志》:汉初建立诸王,项羽建立诸王制,地大千里。
所以学者认为,汉的郡国并行制是西楚郡国并行制的翻版,或者汉的郡国并行制袭击了西楚。
发展
西汉(前202年~8年)200年间的疆域和政区变化很大,初期的版图比秦代小,北方河套地区被匈奴占据,南方的五岭以南由赵佗割据(参照南越),东南(现在的福建、浙南)地区和西南(现在的贵州、云南、川西南南)地区也离开了大权的管辖。
全境只有四十多个郡,大部分郡属于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诸侯王国所有,汉初诸侯王国的地位远于汉郡之上。
景帝3年(前154年)吴楚7国之乱平定后,诸侯王国的支郡逐渐被削除,诸侯王的特权被剥夺,王国的地位被降级,成为和郡一样的一级行政区划。汉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实行郡(国)县二级制与秦代的郡县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七国之乱是我国西汉景帝时代发生的诸侯国的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年),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夺取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
此时,吴王刘石碑与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联合,以“清君侧”之名发动了叛乱。由于梁国的固守和汉将周亚夫率领的汉军的进攻,叛乱在3个月内被平定。
文景两代人相继实行的“亲制疏”和“众建诸侯”政策,增加了王国的数量,缩小了领域。景帝知道王国支郡属于中央,汉郡的数量剧增,到景帝中元6年(前144)为止有王国25(西汉一代王国的较高数量)、汉郡43。
但是版图和汉初一样没有扩大。汉武帝以后,全国分为司隶部一、刺史部十三、共计14个监察区,上述的十三个郡国根据地域属于这14个部。
总之,推进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相对增加了王国行使政治经济的自力,促进了地方恢复当地生产和发展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另一方面,随着中央和王国直接统治范围的相对缩小,统治阶级有利于把握各地的风土民情,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根据土地适当发展地方生产,从而推动西汉社会经济整体的快速发展。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郡国并行制的介绍(起源,发展)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