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水库泥沙观测

[拼音]:shuiku nisha guance

[外文]:reservoir sediment observation

对水库泥沙的运行和淤积、冲刷变化的观测。通常包括淤积观测和异重流观测。观测目的是:了解水库泥沙运行情况,分析淤积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便研究可行的控制和处理措施,制订合理的水库运用方案,以延长水库使用年限。水库泥沙观测,通常是在入库区、库内和坝下游河道内,设立若干固定观测断面,定期进行观测。

水库淤积观测

对水库泥沙淤积、冲刷的数量和相应地形变化的观测。通常通过断面测量和地形测量计算变化量。观测范围包括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的观测,采用普通测量方法。水下部分,对于库面较宽、水深较大的断面,通常在测船上采用回声测深仪沿断面连续施测,并在岸上用两架经纬仪按前方交会法对行驶的测船进行间断定位,或采用经纬仪平板仪和六分仪交会定位,并在船上用测深锤测深;对于库面窄、水较浅的断面,常用绳尺定位,并用测深杆测深。寒冷地区,可利用结冰季节,在冰上定位打孔测深。80年代,我国三门峡水利枢纽等少数大型水库已应用电磁波测距仪定位和用电子计算机统计分析资料,有的并已利用遥感照片分析水库地形变化。在此期间,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已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分析水库淤积;美国还制成自动定位测深系统,可以在行驶的测船上自动记录并自动绘出地形图。

水库异重流观测

对入库挟沙水流潜入库底所形成的异重流进行的观测。在每次异重流出现过程中,至少应在开始形成时、比较稳定时和消落时进行三次观测。通过现场观测、取样和室内试验,一般应取得以下资料。

(1)断面状态:包括水位、水深、测点位置、浑水面高程、异重流厚度及宽度等;

(2)水力及泥沙因子:包括流速、流向、含沙量等;

(3)泥沙物理 质:颗粒级配、粘滞 、絮凝程度、沉降速度等;

(4)水的物理化学 质:包括水温、含盐量、硬度和离子含量等。现场观测和取样,一般是在水库淤积观测断面中,选取3~5个断面,在断面上根据异重流扩散范围选取若干测线,分别在不同水深处的几个点上进行。室内试验,按专门规程进行。在我国,官厅水库于1953年首先开展异重流观测。此后,三门峡水利枢纽、刘家峡水电站等许多水库进行了这项观测。从70年代起,我国已采用同位素进行淤积厚度、淤积物容重以及含沙量的测定,并使用光电颗分仪进行泥沙颗粒分析;在理论研究中,建立了冲淤变化和异重流排沙数量等计算公式,有的已编成电算程序。世界上最早进行异重流观测的是1917年美国象山水库。至80年代,美国已利用核技术或遥感技术进行水库异重流观测。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宝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水库泥沙观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宝;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1229.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