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汉朝屯田制的介绍 屯田制的由来

屯田制是汉朝以后的历代为了得到军队的供养和税收粮,利用士兵和素色农民开垦荒地的制度。有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屯田在汉武帝的时候从西域的屯田开始,是军队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接受枣、韩浩的提议,在许昌招募农民屯田,当年得到谷百万斛。之后,普及到各州郡,典农官招集民耕,民屯。屯田之民与兵役
概况
军队守境屯田,西汉时开拓西北边境,经常用来驻扎。汉文帝时期,晁错大臣提议“移动民实边”。汉武帝时期,赵充国提出“屯田”为边防,与戍卫共同开垦,从敦煌西到盐泽往往立亭,轮台和渠犁有田卒数百人。
这个方法可以在路远的交通不便下解决自力更生,在守卫兵力的时候也可以不浪费人力,是一举两得的构想。但是,到东汉末年为止,所有屯田的构想和实施都只限于避免外乡的粮食运输,解决边防军的需要,而不是经济和社会制度。
最初提出屯田制度的是曹操手下的枣只,除此之外还有韩浩,实行者包括任峻和曹魏时代的邓艾等。曹操与他建立了基础的曹魏z权、军队和民屯合并,在各地设立田官专门负责屯田。屯田制确立后,成为国家z权的粮食收入来源,同时解决了屯田军民自身的生活。
早在跟随曹操黄巾军余部的时候,枣儿也耕了,对兵农合一的做法很感兴趣,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了曹操39053;河汝南的黄巾军,获得了很多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为解决粮食问题实行屯田。曹操接受了他的提议,任命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

枣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归国家所有,将募集来的大量流民按军队编制分组,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他们开垦耕种,所得的收获由国家和屯田农民比例划分。在实施屯田的第一年,必须得一百万斛。曹操命令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民的屯田。之后,接受枣的提案,命令军队驻田,屯田制被广泛推进。
屯田制
国家强制农民和士兵进行国有土地耕作,征收一定金额的田费。源于西汉,连曹魏都形成了完整的制度。西汉前十一年(前169年),汉文帝在征募罪犯、奴婢的农民戍边屯田,汉武帝分配了大量的戍卒屯田西域。但是,当时的屯田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边境,主要的方式是军队屯,规模不大。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极为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不足,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建安元年(196),曹操接受了枣、韩浩的提议,在许都(现在的河南许昌)附近进行了屯田。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劳动力、耕牛、农具是黄巾起义带走的,一部分劳动力被称为招募,实际上是被强制的。据说当时,屯田收获了谷物百万斛,缓解了社会矛盾。“于是,州郡将田官列置,堆谷,征伐四方,没有搬运粮食的劳苦,终于合并了群贼,平定了天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50人一屯,屯置司马,并设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属于郡县。收获分为国家:用公牛者,官6民4;用私牛的人,由官民来分。屯田农民不能随便离开屯田。军队屯是士兵屯田,60人作为1营,一边防守一边屯田。曹魏屯田为安放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但是,屯田制的剥削相对沉重,屯田农民被土地所束缚,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更加痛苦。
三国时代,吴、蜀也实行了屯田,但规模和成果都不及曹魏。曹魏后期,屯田的榨取量与日俱增,分配比例达到官8民2的程度,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屯田的土地又不断地被门阀豪族占领,于是屯田制逐渐被破坏。咸熙元年(264)宣布废止民屯。兵屯虽然存续,但作用已经不大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汉朝屯田制的介绍 屯田制的由来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11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