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太学是什么 太学是建于什么时候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国立较高学府。太学的名字从西周开始。夏、商、周、太学的名称各不相同,五帝时代的太学名为成均,夏为东序,商为右学,周代的太学名为上庠。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接受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陛下兴学,希望明师放下,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京师长安设立了太学。王莽时天下散射《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书、遁走林薮》、太学零落。
东汉光武帝刘秀当皇帝后,戎马不眠兴修文教。东汉太学始建于建武5年10月(西历29年),汉光武帝创办太学,访问雅儒,求经典缺文,求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了五经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的太学讲堂“长十丈,宽三丈”。永建六年(130),汉顺帝诏修:急学,“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工人达到11.2万人,建设规模达到空前水平。到了汉质帝时,太学生的数量已经有3万多人了。

太学的趣味
从汉代到武帝元朔的5年,即公元前124年创建了太学,地主阶级有培育统治人才的正式的官立大学。汉代太学的创立象征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建校需要一定的条件,必须具备经济、政治基础和社会需求。
西汉初年,汉高祖统一了4匹一色的马没有开车。在将相大臣中也有只能坐牛车的。经济如此凋落,不经过长时间的恢复,就没有建立官学的力量。当时,中央集权制还没有巩固,统治者忙于削减藩,处理匈奴的干扰,没有时间顾及兴学设教。到了汉武帝,生产恢复,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国力充实,政治统一,才具备了兴学的条件。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用了所谓的推恩法,对诸侯王实行分土不治民的制度,大大小小的官吏逐渐由朝廷直接任命,初步建立了统一的官僚机构。封建帝国的巩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朝廷能否好好控制官僚机构,取决于各级官僚机构能否及时贯彻朝廷的号令、政策管辖地区,维护国家统一。
培养和培养建立了儒家大一统国家观念和宗法思想的众多人才,充实各级官僚机构,成为维护和巩固中央集权制的关健,这要求统治者解决人才源问题。所以要建设有效的吏治,就必须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这是兴修太学的强大动因。同时,汉代的太学兴营也致力于治理“公羊春秋”的两位儒家学者,一是董仲舒在前献策,一是公孙弘以丞相之职贯彻了太学的发展。
汉代的太学在第一次建设的时候,规模很小,只有几个经济学博士和50个博士的徒弟。到汉代中期为止,昭帝、宣帝的时候,为了缓和连年战争中一时紧张的国内阶级矛盾,实施了与人民的休息和生产发展政策,国家又呈现出繁荣的气象。特别是汉宣帝整治吏治,考究实效,注意培养人才,所以太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太学生在汉昭帝的时候增加到了100人,汉宣帝的时候增加到了200人。西汉后期,刘氏王朝从盛到衰,豪强力量横行,君主采取妥协政策,统治思想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提倡以儒学为主,辅佐刑名学的董仲舒春秋公羊学,提倡宽大温厚的儒家“诗学”,纵纵豪强势力的发展统治者更重儒以研究儒学为主旨推进了太学的发展,太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
王莽当政时,还采取种种措施扩张太学:为太学建设校舍万区,立乐经,增设博士。王莽扩张了太学,有个人政治目的,但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应该抹杀。以上是西汉年间大学发展的大致情况。

东汉时期前期,汉光武帝和汉明帝执政,皇权相对巩固,外戚和宦官不敢公开作恶,社会一时稳定,太学也正常发展。章帝以后,东汉政治进入了黑暗期,太学教育一度衰退。直到邓太后掌握朝政,她吸收了过去外戚的失势教训,注意外戚和宦官,还注意表扬儒学,尊重礼三公。
直到顺帝永建六年,他重新修了太学,扩建了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之后,增加了太学生的来源,增加了甲乙两科和太学生的工资,增加了太学生的数量。汉质帝时期,梁太后朝政为了巩固她的z权,重儒,广募太学生,结果把太学生增加到了3万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我国东汉末年的太学远胜于波大,这一史实再次证明了我国古代教育走在世界前列。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太学是什么 太学是建于什么时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06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