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坡面蓄水工程

[拼音]:pomian xushui gongcheng

[外文]:water storage works on sloping land

拦蓄坡面地表径流或泉水的小型工程设施。坡面蓄水工程在山丘地区可防治水土流失,也可解决 用水及抗旱生产。

坡面蓄水工程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就曾经在全国各地兴建陂塘。据《汉书·沟洫志》记载,丘陵山区的农民利用溪谷流水蓄为陂池者不可胜计。南宋《陈旉农书》曾记述,地势高的山田,应依照地形,在其上面选择径流汇集的地方,根据用水量和来水量的多少,修建不同容量的陂塘。 成立后,山丘地区农民随着发展农业生产、防旱抗旱、解决 饮水的需要,兴修了大量坡面蓄水工程。坡面蓄水工程在世界各地也较为普遍。在我国主要有蓄水池和水窖两种。

蓄水池

我国北方地区一般叫涝池,多以拦蓄坡面径流、道路洪水,解决 用水为主,结合灌溉。多修在村庄附近、路旁、山坡浅凹地、沟头以上集流处,或挖坑,或筑埂,或半挖半填而成。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叫陂塘、山湾塘,由于地表径流和泉水丰富,蓄水保证率高,多以灌溉为主,结合水生养殖业生产。蓄水池多修在浅沟的上、中游坡凹地及水田以上集流槽等地方。蓄水池形状一般多为圆形。蓄水容积根据来水面积、雨量、灌溉需水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有的几百立方米,个别的达到10万m3以上,水深保持在3m左右。蓄水池设进水口、放水口和溢洪道。进水口应使周围水流入池内。放水口设涵洞、竖井或卧管,便于分层放水。溢洪道底坎应与池很高水位相同。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土石山区,把蓄水池和转山渠结合起来。有些地区坡面上部土层较薄,为林牧基地;下部土层较厚,为基本农田。在两部分交界处修转山渠,暴雨时山坡上部的地表径流为转山渠所拦截,引入渠的一端或两端的蓄水池中。这样,既保护了下部农田不受冲刷,又可利用池中蓄的水,灌溉下部农田。

水窖

又称旱井(见图)。在地下挖成井、缸形式,以贮蓄地表径流。多修在我国北方干旱山区和黄土地区,主要解决 用水困难。作法是在地下开挖一个瓶状土窖,每个容量约5~10m3,底部和四壁用胶泥锤实防渗。暴雨时,将地表径流经过沉沙池初步澄清后,引入窖内存储,有防止水面蒸发损失的优点,可供常年饮用。有的地方把水窖扩大成为水窑,每个容量100~200m3,底部和四周用胶泥锤实或用水泥沙浆抹面砌护,不仅可供 饮用,还可以用于抗旱点浇。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华池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坡面蓄水工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华池;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9955.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