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ongxing Si
[外文]:Longxing Temple
我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内东门里街。创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初名龙藏寺,宋开宝四年(971)扩建,形成一组以大悲阁为中心比较完整的宋代建筑群。元明清历代均有重修。康熙四十八年(1709)更名隆兴寺,寺内尚存摩尼殿、转轮藏殿、慈氏阁及山门等,均保存宋代建筑风格和艺术手法,总体布局也仍保持着宋代建寺时的形制和风格。它是现存一个寺庙中保存宋代建筑最多、布局最完整的一座。1961年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兴寺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 1.11万平方米(按底层平面计算),主要建筑均排列在由南至北的中轴线上,重点建筑设在中央,自前向后有天王殿、大觉六师殿、摩尼殿、戒坛、大悲阁及左右转轮藏、慈氏二阁、弥陀殿等,左右配殿均衡对称,外加廊屋环绕。西侧原设帝王行宫,东侧原为僧徒们居住的养 斋、雨花堂、方丈院等建筑。
天王殿建于北宋早期。面宽五间,进深二间,七檩中柱,单檐歇山布瓦琉璃剪边式建筑,清代大修,改为清式斗栱,但主体构件仍为宋代原制。天王殿之后为大觉六师殿址,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九间,进深六间。据记载,原为单檐歇山顶。建于宋元丰年间,民国时塌毁。摩尼殿建于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殿身为重檐歇山布瓦琉璃剪边顶,面宽、进深各七间,总面积1400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四面正中各出山花向前的抱厦,故亦称五花大阁殿。摩尼殿的梁架结构属宋 《营造法式》中的殿堂结构。殿身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柱头用栏额和普柏枋联结,再上用斗栱承托上层构件。斗栱分上檐、下檐和内槽三圈,计 127攒。上、下檐统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偷心单栱造。内槽为五铺作双抄。其中檐部补间和内槽补间除用90°华栱外,还施用45°斜栱。这是北宋建筑中不常采用的作法。殿内四壁及内槽扇面墙上满绘彩 壁画,内容为佛传故事,多出于明代匠人之手。殿内正中须弥座式佛坛上有泥塑像 5尊,北及两侧围以坛墙,中间是释迦牟尼,两侧站立迦叶、阿难,均为宋代原塑。侧座文殊、普贤两尊塑像为明代遗物。坛墙背面五彩悬塑须弥山的倒坐观音,被誉为明代佳作。转轮藏与慈氏阁建于北宋,东西相对,外观大体相似,重檐歇山顶楼阁建筑,面宽、进深各三间,前出抱厦一间。转轮藏阁采用叉柱造和弯梁,阁内下层安置有直径7米的八角木制转轮藏。慈氏阁采用永定柱造,阁内立一尊高 7.4米木雕弥勒,为宋代遗物。大悲阁,是寺内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1933年拆除,1944年重修,为一座高33米的五檐三层楼阁。阁内置立北宋开宝四年铸造的千手观音铜像 1尊,高21.3米。阁前两侧原置列有御书楼和集庆阁。大悲阁的铜立像、转轮藏、摩尼殿斜栱结构都为同类建筑中的珍品。
寺内还有明正德年间建筑的弥陀殿和1959年迁建的明万历年间所造毗卢殿以及清代建筑戒坛、御碑亭和天王殿前的照壁,另有历代碑刻30余通,其中价值很高的为龙藏寺碑。
建立后,对隆兴寺多次维修,其中较大规模的是1956~1958年转轮藏和慈氏阁落架大修及1977~1980年摩尼殿落架大修。经维修基本上恢复了宋代具有的建筑布局和规模。1953年成立正定文物保管所,负责保护与管理工作。
参考文章
隆兴寺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正定大伽蓝隆兴寺宗教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煜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隆兴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煜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