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ongningsibei
明代碑刻。系永乐十一年(1413)《永宁寺记》和宣德八年(1433)《重建永宁寺记》二碑的简称。明永乐九年派太监亦失哈北赴奴儿干(今黑龙江下游特林地方),于当地立都司衙门,设都指挥、指挥等官,抚绥当地吉列迷及苦夷(库页岛)居民。曾于衙门附近建永宁寺,并立《永宁寺记》碑,后又重修该寺,立《重建永宁寺记》碑。这是明初继承前代版图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黑龙江、精奇里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的重要证据。清初杨宾及17~19世纪的俄、美、日旅行家对上述二碑,均有记录。光绪十一年(1885)曹廷杰亲至其地调查,并拓回碑文,发表于世,引起中外学者的重视。沙俄侵占该地后,将二碑移往海参崴博物馆等处。今已不知所在。
《永宁寺记》碑高五尺三寸六分,广二尺五寸,额题《永宁寺记》,面刻汉文30行,每行64字。背额刻蒙古文《奴儿干永宁寺》,下刻蒙古、女真文各15行,内容为汉字碑的缩写。碑侧广一尺二寸七分,字2行,上下分书汉、藏、蒙古、女真 4种文字的“唵、嘛、呢、叭、、吽”六字真言,两侧相同。碑文内容记亦失哈于永乐九年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和永乐十一年建永宁寺等事,是研究明史的珍贵资料,可补《明史》之缺。碑阴的女真文,语法已接近清初满文,对研究女真文的演变有重要作用,我国和德、俄、日等国学者都著有研究论文。《重建永宁寺记》碑高六尺二寸,广三尺六寸七分,共30行,行44字,皆汉文,记亦失哈再至该地重建永宁寺事。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昆皓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永宁寺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昆皓;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8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