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心理发展

[拼音]:xinli fazhan

[外文]: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在个体的一生中,其心理过程和个 特点不断变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可以叫做心理发展。例如,身体一时有病或疲劳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偶然变化,就不能称之为心理发展,只有在个体身上发生的那种有规律的心理变化,才能称之为心理发展。

个体的心理发展,同时包含着两种相反的心理变化过程,即前进上升的变化和衰退下降的变化。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可能两种之间某种变化占优势,如在成年期以前,前进上升的变化占优势,而到了老年,则衰退下降的变化占优势。

心理发展的问题,自古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在19世纪末以前,有关的论述大都是哲学家和社会历史学家提出来的。这些论述主要围绕两个问题:

(1)个体知识的起源问题,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②个体道德的本 问题,是 本善还是 本恶?对这两个问题持不同观点的人们,还各自提出了与自己观点相应的教育方面的主张。自19世纪末以来,对个体心理发展开始了科学研究。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W.T.普雷耶根据对自己孩子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的资料,出版了《儿童的心灵》一书。此书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首先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著作。个体心理发展在研究的初期,兴趣仅集中于儿童。到了首先次世界大战以后,转向大量研究青年,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逐渐注意到研究成年人和老年人。西方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很多,其中主要的有心理分析理论、认知—结构理论、 —反应的联结理论等(见心理发展理论)。

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

科学已经证明,动物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随着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即活动的发展,动物心理就由感觉阶段发展到知觉阶段,最后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具有思维萌芽的古代类人猿的一支,由于劳动和语言的作用,就逐渐转变成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具有意识的人类。人及其意识在形成以后的一、二百万年间,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阶级斗争的进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心理不断地向前发展;反过来,人类心理的发展又推动实践的前进,改造客观世界和人的自身,创造出日益进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改善人体的结构和机能。K.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

但是,人类心理发展即寓于个体心理发展之中,它是迄今万千世代无数个体心理发展的累积。人类心理发展不可能抽象地进行。它只能通过人类的实体、即个体的心理发展而发展。而个体心理发展也不可能脱离种系心理发展,任何新一代个体的心理发展,都以种系心理发展为基础。个体通过遗传获得人类种系发展所形成的身体结构和机能,又通过生活、学习、实践,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掌握人类种系心理发展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个体的心理正是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见遗传与心理发展、环境与心理发展、教育与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与 成长

发展与成长虽然经常混用,但严格说来二者有所区别,成长是指个体 上的变化,而发展则指个体心理上的变化。然而,这两种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在个体的一生中,整个身体所有的系统、组织、器官的结构和机能,有一个生长、成熟、衰退的变化过程。个体 上的成长,沿着由头至尾、由躯干至四肢的方向进行。个体的形态与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改变有力地表明了这一点。(见图)

身体是人的物质实体,脑是心理的器官。所以, 上的、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成长变化,对于心理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儿童脑的成长很快,脑量增长十分迅速。个体出生时,其脑量只及成人的四分之一,九个月时为成人的二分之一,到两周岁就已达到成人的四分之三,而到七岁时则已是成人脑量的十分之九了。个体 成长为其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随着儿童的身体特别是脑的成长,他们的学习、记忆、思维的能力就日益增进,其兴趣、态度等亦在不断变化。

心理发展的动力

个体的心理是在其生活、活动、实践中,即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客观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外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不能机械地、直接地决定心理的发展,它们是在人的积极活动中,通过主体的内部条件而起作用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心理发展同所有事物的发展一样,它的根本动力是其特殊矛盾、内部矛盾。但是,由于心理现象的特殊复杂 ,在什么是心理的内部矛盾的问题上,则有不同的看法。苏联一些心理学家,如Г.С.科斯秋克等从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的原理出发,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特殊的,这个过程不能直接地从外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中引导出来,好像行为主义的代表者们所做的那样。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其心理发展的源泉则是他们所固有的内部矛盾。产生于儿童生活中、他的活动中、他和周围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的内部矛盾,即由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这个发展的原动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谈论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就会掩盖心理发展的外部和内部条件的统一,从而会容许对心理规律作非决定论的解释。

我国的心理学家在讨论中,有的观点是共同的,如:个体的心理是在其生活、活动、实践中,即在其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外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心理的特殊矛盾、内部矛盾。但是,在什么是心理的内部矛盾上,则有几种看法:

(1)客观过程的矛盾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所构成的意识的矛盾运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它作为根本的动力推动人的心理的发展;

(2)认知与应动的矛盾,是心理的内部矛盾,决定着心理实质,它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根据,是根本的动力;

(3)对当前社会的需要和要求的反映与主体当时的内部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

(4)在实践中,由于主客观矛盾而在人脑中产生的客观过程的反映和主观内部状态之间的矛盾是人的心理现象中的内部矛盾或特殊矛盾,这个矛盾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据或动力。

(5)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对这个问题尚待心理学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心理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它是通过量变而达到质变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新质否定旧质的过程;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过程。个体心理发展表现出一些带普遍 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每一心理过程和个 特点都逐渐地、持续地发展着,由较低水平到较高水平。

(2)心理发展有一定的顺序 ,即整个心理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个别心理过程和个 特点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顺序。如儿童的思维总是从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

(3)心理发展过程呈现出许多阶段,前后相邻的阶段有规律地更替着,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准备了条件,从而有规律地过渡到下一阶段。

(4)各个心理过程和个 特点的发展速度不完全一样,它们达到成熟的时期也各不相同。如感知觉、机械记忆等早在少年期之前就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而逻辑思维则需至青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5)心理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如儿童知觉的发展是记忆发展的前提,而记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知觉的发展。知觉为思维提供具体的直观材料,这是思维发展的基础,而思维的发展又完善了知觉,使之成为有目的的观察。

(6)心理发展有明显的个别差异。由于人们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不尽相同,遗传素质也有差异,所从事的活动也不一样,心理发展的速度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也是因人而异的。这就造成了同一年龄阶段上的不同儿童在心理上的差异。

参考书目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苏〕Г.С.科斯秋克等著: 《儿童教育和发展相互关系问题讨论集》,科学出版社,北京,1959。

〔日〕大桥正夫编, 钟启泉译:《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80。

参考文章

儿童时期心理发展及精神症状有何特点?神经与精神科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鹏天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心理发展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鹏天;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7412.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