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通背拳

[拼音]:tongbeiquan

我国拳术之一,也称通臂拳,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背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除“白猿通背”外,还有“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等。较早流传于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属于通背拳系中的一个流派。

关于通背拳的起源,传说不一。有人说是战国时代孙膑所传,显然很牵强。近代流传于北京、天津一带的通背拳,是清末浙江人祁信所传,亦称“老祁派”。祁传其子,其子又改“通背猿猴”为“六合通背”,后世也称此派为“少祁派”。“二十四式通臂”和“两翼通臂”流传于沧县、天津一带。两者的技法、劲力、内容均相似,一般又兼习通备劈挂拳。由于此两拳派的劲力、身法受劈挂拳影响较深,故有人将劈挂拳列为通背的一支,其实,劈挂拳应属另一系的拳种。少林通背拳系由通背拳和少林拳所组成,已失去通背拳的特点。五行通背拳传说由清末一韩姓道士所传,分金门、木门、水门、火门、土门五个阶段逐步练习,土门是很高阶段。

通背拳以其特殊的伸臂动作而著称。伸臂动作要力由背发,通过肩、 肘, 以达到指尖,所以要求背、肩、肘协调,用力伸展,并非单纯地伸臂。其实,这种要求在其他拳术(如劈挂拳、八极拳、形意拳等)也同样强调,不过在通背拳说来更加突出而已。通背拳的另一特点是能以较高的姿势迅速而巧妙地出击,在练攻防技术前要练很多柔软功。通背拳与一般拳法比较,拳或掌的手形较丰富, 通背拳主要有单晃掌、 撩阴掌、双盖掌、引手掌、拍掌、 踏掌、透骨拳、 平拳、尖拳、 等;劈挂通备拳主要有勾搂手、摔掌、撩阴掌、点掌、掖掌、中拳、蹦中拳、立冲中拳、扣冲中拳、石猴诀拳、猿猴决拳等。

通背拳的劲力,以“缩小软绵巧,冷弹脆快硬”10字为主。其套路有“小连环”、“大连环”、“拆拳”、“五马奔槽”、“六路总手”以及“十二连环拳”。手法有“摔、 拍、穿、 劈、钻”。步法有“行步、散步、连环步”。腿法以暗发为主,重七寸低腿。身形要求做到头顶,项领,前空,后实,虚 ,凹肚,探肩,臂长,活腕。拳势则要求做到身似弓,手似箭,腰似螺丝,脚似钻。

通背拳的器械内容,以及祁氏所传的棍、单刀、双刀、 、剑等均冠以“白猿”。“二十四式通臂拳”、“两翼通臂”则以子龙大 、青萍剑、苗刀传世,并兼习风摩棍、劈挂单刀,劈挂双刀。 成立后,通背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城予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通背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城予;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740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