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uanduankangcheng
日本小说家。生于大阪。自幼失去父母,16岁时祖父又去世。在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系学习期间,与人复刊《新思潮》(第6次),并发表短篇小说《招魂祭一景》(1921),博得作家菊池宽的赏识,引起文坛的注目。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短篇小说《伊豆的 》成名。先后创办过《文艺时代》、《文学界》等杂志。曾任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获“艺术院奖”和日本 授予的文化勋章、西德 的“歌德 ”、法国 的“文化艺术勋章”。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72年 。
川端康成早期受欧洲达达派、未来派等文艺思潮的影响,同横光利一等人发起“新感觉派”运动,主张艺术至上主义,追求“新的感觉”、“新的表现方法”,以及“革新文体”,以对抗自然主义的衰落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新感觉派衰落以后,川端康成又参加了“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的文学运动。在思想上深受佛教禅宗和虚无主义哲学的影响。
川端康成的作品多为中短篇小说,约 100多篇。早期的作品,如《伊豆的 》(1926)、《母亲的初恋》(1940)等,大抵是描写 、 、女招待等下层少女的哀伤、忧郁的生活与纯洁的爱情,表现作者对她们的怜悯和同情。后期作品如《千只鹤》(1951)、《山之音》(1954)、《睡 》(1961)等,则描写老少之间、近亲之间乃至老人的变态恋爱心理,明显地走向颓废主义。
他的《雪国》(1937)、《千只鹤》和《古都》(1961~1962)是诺贝尔奖金获奖作品。《雪国》描写一个舞蹈家追求一个 ,当 深深爱上他时,他却同她保持一定的距离,认为这是一种“徒劳的美”。《千只鹤》写主人公同亡父的 及其女儿之间的恋爱故事。《古都》主要描写一对贫寒的孪生姐妹,分别在贫富不同的两个家庭中长大成人。姐姐原先为一个年轻织匠所爱慕。这个织匠因门第悬殊,后转念于她的妹妹。
川端的作品以虚无主义思想为基础,从直觉出发,由虚幻、哀愁和颓废三种因素构成基调,而以病态、失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所谓颓废的美。他虽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但重视吸取日本古典文学的精华,并常常运用日本茶道、花道等传统艺术在作品中加以衬托。他不以故事情节取胜,着重对人物的感情和内心生活的描写,使心理与客观、动与静、景与物、景与人的描写达到和谐的统一。
《伊豆的 》、《母亲的初恋》等作品有中译本。
参考书目
长谷川泉:《川端康成论考》,1965。
川端文学研究会编:《川端康成其人和艺术》,1974。
福田清人等:《川端康成──人和作品》,1978。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堰维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川端康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堰维;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