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angeng
[外文]:ploughing
使用犁等农具将土垡铲起、松碎并翻转的一种土壤耕作方法。通称耕地、耕田或犁地。在世界农业中的应用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 约在2000多年前就已开始使用带犁壁的犁翻耕土地。
作用翻耕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可以将一定深度的紧实土层变为疏松细碎的耕层,从而增加土壤孔隙度,以利于接纳和贮存雨水,促进土壤中潜在养分转化为有效养分和促使作物根系的伸展;可以将地表的作物残茬、杂草、肥料翻入土中,清洁耕层表面,从而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翻埋的肥料则可调整养分的垂直分布;此外,将杂草种子、地下根茎、病菌孢子、害虫卵块等埋入深土层,抑制其生长繁育,也是翻耕的独特作用。翻耕对改良牧草地、绿肥地、残茬杂草地、施用有机肥多的地或开垦荒地,效果尤佳。但在干旱情况下翻耕,常因下层湿土被翻到上面而损失水分;在水土流失或风蚀地区,耕后土壤处于疏松状态,易引起水蚀或风蚀。
方法铧式犁是最常用的翻耕农具。由于各种铧犁的犁体结构不同, 能和用法也有差异。一般铧式犁的犁壁固定,只能向右侧翻土。耕地时常用内翻法或外翻法。前者先由作业区的中线左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运行,由中间向两边翻耕,最后在中央留下犁垄,两边留下犁沟;后者则由作业区的右边开犁,按逆时针方向运行,由外向内翻耕,最后在中央留下犁沟,两边留下犁垄。通常是交替使用内、外翻法进行套耕,从而减少垄沟数。使用双向犁耕地时,采取梭行耕作法,向地的同一侧翻垡;耕后田间不产生犁沟和犁垄,有利于平整土地,通常应用于坡地、水田和灌溉地。翻土能力:熟地使用通用犁可翻转 135°;荒地使用带螺旋型犁壁的犁可翻转180°。除铧犁外,还有使用圆盘犁或铁锨翻地的,但翻土能力较弱。
翻耕深度根据作物种类、土壤质地、当地气候、季节等多种因素而定。如甜菜、甘薯等块根作物宜深耕;稻、粟等浅根作物宜相对浅些;粘土宜深耕,沙土宜浅耕;秋耕宜深,春耕宜浅;休闲地宜深,播种前宜浅等,必须因地因时制宜。苏联一般提倡耕深20~22厘米,薯类等块根作物常加深至25厘米以上;西欧各国进行连续5~10年的试验,一般耕深为20~25厘米。 的实践表明,从旧式犁的耕深12~13厘米增加到机引犁的20~22厘米或25厘米左右,常有增产效果;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效果更为显著。翻耕的时期,一般随当地气候、熟制和作物生育期而异。 按不同的翻耕季节分为秋耕、冬耕、春耕和伏耕等4种,并选择能调节土壤水分、熟化土壤的适宜时间进行。一般在作物收获后及早翻耕,有利于提高整地质量。(见彩图)
参考文章
翻耕直播旱稻田稗草的化学防治粮食作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昌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翻耕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昌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7310.html